氫鹵化作用 (Hydrohalogenation)

Print Friendly

氫鹵化作用 (Hydrohalogenation)
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二年級巫奕萱/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化學科張永佶老師修改/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葉名倉教授責任編輯

氫鹵化作用是一種氫鹵酸(鹵化氫)的親電子加成反應(electrophilic addition),如氯化氫或溴化氫與烯烴類物質作用,產生鹵烷的過程。
若是雙鍵兩端的兩個碳原子各連接不同數量的氫原子,則鹵素多會優先加成在氫較少的碳端,這種現象稱為馬可尼可夫定則(Markovnikov’s rule)。

CH3CH=CH2 + HBr → CH3CHBrCH3(2-溴丙烷)
原因在於鹵化氫與烯烴作用時,烯烴的碳-碳間之π鍵斷裂,先抓取了氫鹵酸的氫原子,形成非常穩定的碳陽離子(相對穩定性: 3°>2°>1°>甲基) 和鹵素陰離子。

隨著碳陽離子和親核性之鹵素陰離子的出現,接著進行單分子親核取代反應( SN1:Substitution nucleophilic unimolecular),導致產生了最後的產物。例如在沒有溶劑的條件下,直接將茚(C9H8)和氯化氫(HCl)氣體作用,產生了以下的結果。

反-馬可尼可夫加成定則( anti-Markovnikov addition)
當在過氧化物(通式ROOR)存在的環境下,溴化氫與特定的烯烴反應,則以馬可尼可夫定則相反的方式進行,即氫原子變成接在烯烴雙鍵之氫原子較少的碳上。例如丙烯與溴化氫的加成反應如下:
CH3CH=CH2 + HBr   CH3CH2CH2Br(1-溴丙烷)
上列反應過程反而形成了較穩定的碳自由基中間產物(相對穩定性: 3°>2°>1°>甲基),而非碳陽離子。

此類反應機構(步驟)近似鹵化自由基,在過氧化物起始的環境中進行溴自由基的鏈鎖反應。因此在過氧化物環境下,溴化氫的加入使得溴原子和承載較多氫原子的 碳端結合(溴原子攻擊較少障礙的碳原子),而加入的氫原子則以傾向烯烴之氫原子較少的碳端加成。這類加成反應由自由基機構主導,而非碳陽離子所引起。

此種反-馬可尼可夫加成的反應,只有當溴化氫在過氧化物存在下發生,但對HF、HCl、HI而言,是無法進行的。原因在於氟化氫的鍵結極強,氟原子自由基 不易在此過程中形成。而氯化氫鍵結也很強,且第二步驟需要大量的熱量(吸熱反應),故反應速率很慢,不易循此步驟合成。至於碘與碳之間的鍵結雖弱,能夠完 成第一步驟,但接下來的反應亦因熱量不足而難以進行。
某些反應機構,如自由基的加成反應,雖未產生碳陽離子中間產物,但可經由其他立體選擇性(regioselective)的反應機構來進行反應,生成與馬 可尼可夫法則所預測結果相反的產物,這類反應均可稱為反-馬可尼可夫加成反應。因為鹵素加到較少取代基的碳上,恰好與馬可尼可夫反應相反。不過,就像正電 荷一樣,自由基仍以在最多取代基的位置上最安定。像在麥可加成(Michael acceptors)中也發現反-馬可尼可夫加成的情形,因為親核鹵素會在親核性的共軛加成中反應,如HCl和丙烯醛(acrolein)的反應。

參考資料:
http://encyclopedia.thefreedictionary.com/Hydrohalogenation
Fundamentals of organic chemistry (Solomons)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8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