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動物(Nocturnal animal)的觀察

Print Friendly

夜行動物(Nocturnal animal)的觀察
台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生物科洪敬承老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李冠群助理教授責任編輯

提到夜間觀察,很多人會聯想到夜間觀看星相或者是一夥人在夜間未知的地方進行探索。在這裡,洪老師我要向大家介紹的夜間觀察是,野外中小型夜行動物的觀察。就讓我們先從基本配備及觀察方法這兩部分來介紹好了。其實夜間觀察並不是什麼高深的技術或學問,只要你喜歡大自然,人人都可以做,也很容易就上手,只要一段時間累積經驗,你也可以成為高手。一聽聲音就可以知道是什麼蟲、什麼蛙,大樹、小草隨手一翻,就可以找到什麼蝶、什麼蟲。那我就開始以”老王賣瓜” 的心態來跟各位聊聊囉!

雖說是夜間觀察,但是手電筒仍是你不可或缺的好夥伴。在夜間的山林中活動,沒有它不僅我們無法輕易地看到小動物,更可能是一個不小心,一個沒注意就發生意外受傷,敗興而歸。現今科技發達,LED亮白色光的手電筒既輕巧,照明度又強,比起舊式的鉛蓄電池(探照燈用)或者是使用大型電池的警棍型手電筒(相當笨重、連續使用時間短、占的空間很大)是很好的選擇。至於手電筒大小、長短,就依個人喜好及需求來購買了。運動鞋,夏季山區除了賞蛙、看蟲,別忘了蛙類的天敵 - 蛇類也開始活動了。所以千萬別存著 ”這沒什麼” 的心態,穿著藍白拖、涼鞋,就上山啦!拖鞋、涼鞋雖然很方便,但是對足部的保護可說是完全沒有,因為在許多時候,當我們在進行夜間觀察時,可是需要走入草叢或踩在落葉堆上。屆時沒有人可以保障你的人身安全。昆蟲箱或透明有蓋的玻璃容器,昆蟲箱當是相當良好的觀察動物的工具,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許多回收不再使用的容器,也是不用另外花錢就可以使用的工具。例如每次當我在山上活動時,總會有小朋友問:「洪老師,你為什麼要帶醬瓜罐、底片盒到山上?」其實,平日我們就可以把這些回收的”有蓋”容器洗乾淨並且乾燥後收藏起來,別小看它們!夜間觀察時,這些小東西就可以成為採集到的小動物暫時困住的工具,好讓我們可以有充份的時間觀察牠們。當然活動結束後,請記得要把牠們”放回家”,而不是”帶回家”。大部分的動物帶回家是養不活或是養了也不健康的。

談完基本裝備,再來就是有點技術性的夜間觀察方法了!善用聽覺及視覺的人,在夜間觀察時,可找到的動物一定最多。為什麼我會這樣說呢?一是夜間人類的活動及行駛的汽機車少了,所以會在這時發出聲音的就只有小動物啦!再者,夜間沒有陽光的折射影響,我們使用手電筒進行夜間觀察時,許多動物的保護色會失效,比較容易發現牠們躲在葉子上、樹叢中或小水池裡,所以減少嘻鬧、閉上嘴巴,你會發現夜間的動物世界,真的是多采多姿、精采絕倫。

以下的一些環境是蛙類、昆蟲常出沒的環境。兩棲類的青蛙生活在有水的環境中,特別是7、8月份是多數蛙類的繁殖高峰。所以只要在山區有水的地方,到了夜晚就成了牠們召開求偶大會的好場所。當然要發現牠們的蹤跡也就簡單許多,例如小溪流沿岸、湖泊邊緣的水生植物叢中、路旁的積水、靠近山壁水溝中的小水流、農田中灌溉用的蓄水容器等都可以發現不同種類的青蛙!想要找到昆蟲,你必需對牠們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知道牠們愛吃什麼?有沒有趨光性等,投其所好。在夜晚的山區,昆蟲可是非常常見的動物呢!到了7、8月份,不難在各路燈下發現鍬型蟲、金龜子、各式各樣的蛾類、椿象、石蛉等具趨光性的昆蟲停在路燈下方的馬路上、附近草叢植物葉片的表面、甚至電線桿上。另外,即使不在路燈附近,仔細留意產業道路附近的花花草草,找看看被啃食過葉緣有缺刻的葉片、黏著在植物葉片上的毛蟲糞便,不難尋著這些 ”線索” 在葉子上看到牠們正在大塊朵頤享用葉片,甚至還可能發現各種奇特造型的蝶蛹或是小型的甲蟲呢!因為,在白天,這些嬌弱的昆蟲幼體常為了避開天敵,躲藏得非常隱密,不是訓練有素的專家很難發現牠們,而晚上牠們會傾巢而出好好享用大餐。好了!說了那麼多,我只有老話一句「用心聽、使力瞧」才是夜間觀察的不二法門和小技巧呢!

延伸閱讀:
1. 向高世、李鵬翔和楊懿如,臺灣兩棲爬行類圖鑑,貓頭鷹出版社,2209.12初版
2. 廖智安,臺灣昆蟲記,大樹文化,1999年出版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5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