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寄生生物(Parasitoid)

Print Friendly

擬寄生生物(Parasitoid)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楊詠靜碩士

有一類群生物,將其一生的大多數時間居住在宿主或寄主(host)中,並在其體內的或附著於體外以獲取維持其生存、發育或者繁殖所需的營養或者庇護,同時,造成寄主的危害,泛稱為寄生生物。

在寄生過程中,依寄主最終的宿命不同可區分出兩大類:寄生生物(parasite)與擬寄生生物(parasitoid)。其中,寄生生物從寄生身上得到營養或庇護的同時,並不直接讓寄主喪命,而是希望寄主能夠活得長久,這樣一來,寄主才能有長期穩定供應營養或庇護讓寄生生物繼續使用。

擬寄生生物大多見於昆蟲,擬寄生生物會在昆蟲宿主身上或體內產卵,作為卵孵化的場所。其幼蟲孵化後並吸取寄主體液或組織作為營養來源,等到幼蟲形成成蟲時,宿主通常也走到生命的盡頭,其中,大家耳熟詳的冬蟲夏草及寄生蜂就是典型的例子。

冬蟲夏草,泛指麥角菌科(Clavicipitaceae)真菌寄生在鱗翅目蝙蝠蛾科(Hepialidae) 昆蟲幼蟲上,形成共生的生物體,其菌絲的子實體與幼蟲屍體即形成了冬蟲夏草。夏季時,成蟲將卵產於地面,經過一個月左右孵化,變成幼蟲後,鑽入潮濕鬆軟的土層,而空氣中真菌的孢子在雨水的沖刷下也到達地面,從幼蟲的氣孔鑽到體內。冬季來臨,受感染的幼蟲在土壤中冬眠,但在幼蟲體內的真菌孢子吸取蟲體內之營養而大量繁殖菌絲體,不停地蠶食幼蟲的身體,繼而分解蟲體的組織,吸收養料供應給自己,直到寄主死亡,只剩一個空殼。到了夏天,死了的幼蟲額前長出一條長長的子實體,鑽到地面上散播孢子,重複感染其他幼蟲。有些則寄生於其他昆蟲或節肢動物,比如寄生在蟬的幼蟲體內。

寄生蜂(Parasitoid wasp),指膜翅目( Hymenoptera)細腰亞目(Apocrita)中金小蜂科(Pteromalidae)、姬蜂科(Ichneumonidae)、小繭科(Braconidae)等靠寄生生活的多種昆蟲。依寄生在宿主生命週期的不同階段,可分為卵寄生蜂類、幼體寄生蜂類、寄生蜂類、成體寄生蜂類。

卵寄生蜂類:跳小蜂科(Encyrtidae)寄生蜂將自己的輸卵管刺入蝶卵,產下寄生蜂卵,並且比被寄生的寄主早兩到三天孵化,幼蟲吃掉宿主以取得營養成長、化蛹、羽化成蟲便會擊破蝶卵殼而出。

幼體寄生蜂類:姬蜂科(Ichneumonidae)、小繭科(Braconidae)寄生蜂則將輸卵管從類1-4齡幼蟲的體節氣門之間插入,然後產下寄生蜂卵,幼蜂孵化時便吸吮寄主體液,不會立刻讓宿主死亡,而是等到寄主將要吐絲時便破體羽化而出。

寄生蜂類:選擇在蝴蛾類剛化蛹,蛹身還是軟的時候攻擊,將輸卵管刺入蛹內產卵,幼蜂孵化後以蛹肉為食。如青小蜂等。

成體寄生蜂類:將產在寄主的成蟲身上,幼蜂孵化時便吸吮宿主體內組織的體液,但是不會立刻讓宿主死亡,直到成熟、宿主乾枯之後化蛹羽化而出。

擬寄生在害蟲的生物防治終被廣泛運用。例如,在棉花倉庫內利用黑青小蜂(Dibrachyscavus)產卵於棉紅鈴蟲(Pectinophoragossypiella)幼蟲體內,蜂卵在蟲體內孵化後以蟲體物質為食,逐漸殺死棉紅鈴蟲,達到防治棉鈴蟲危害的良好效果。

編註:寄生蜂的寄生行為多樣,卵期/幼體期/蛹期/成體期寄生蜂只是相當粗淺的分類。以在生態和生物防治上扮演重要角色的姬蜂(Ichneumonidae)為例,該類群已知為廣適性寄生者,宿主橫跨昆蟲綱下的鱗翅目(Lepidoptera)、鞘翅目(Coleoptera)、雙翅目(Diptera)、其他膜翅目(Hymenoptera,其中也包含其他種類的姬蜂)和節肢動物門下的蛛形綱物種,依物種不同選擇不同的宿主,也各有偏好的寄生時期。

參考資料:

1. 泛科學。「異形」的寄生生物學。2013年3月14日,取自 http://pansci.tw/archives/23522
2. 維基百科。寄生蜂。2013年3月14日,取自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F%84%E7%94%9F%E8%9C%82

There are 2 comments for this article
  1. helen at 15:37:46

    “蛹寄生蜂類:選擇在蝴蛾類或椿象剛化蛹,蛹身還是軟的時候攻擊…”
    應是筆誤!
    椿象 據我所知屬不完全變態,不會化蛹!
    所以,不知作者原來要說的是哪種個昆蟲 ? 請作者補正。
    感謝。

  2. 敬堂 at 13:06:00

    應為筆誤,已修正。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7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