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解(Electrolysis)

Print Friendly

電解(Electrolysis)
國立台灣大學化學系黃俊誠博士/國立台灣大學化學系陳藹然博士責任編輯

對於一個非自發的化學反應,必須從外界施加電壓,才能使反應進行,這種施加外電壓來驅動化學反應的方法,稱為電解(electrolysis)。在伏打電池發明後沒多久,就有人發現電流可以從溶液中通過。於1800年,英國尼可爾生(William Nicholson , 1753-1815)與卡利斯列(Anthony Carlisle, 1768-1840),把連接伏打電池兩極的兩條金屬線放入水中,發現水電解成氫氣與氧氣,觀察到電解現象。

利用輸入的電能引發化學反應的裝置稱為電解槽。在電解槽中,藉由溶融狀態或溶液中的電解質所產生的電流迴路,在電極區產生化學反應並達到分離物質的效果。電解的構成要素有:(1)含有可移動離子的液體電解液;(2)外加電流電壓;(3)金屬、石墨或半導體的固體電極棒或電極板。為防止陰極與陽極區的電解產物相互混合,通常要在兩極間加上只有離子可透過的半透膜。以水的電解為例,在兩電極發生的的反應如下:
陽極: 2H2O(l)→ O2(g)+ 4H+(aq)+ 4e
陰極: 2H2O(l)+ 2e → H2(g)+ 2OH(aq)
總反應式:2H2O(l) →2H2(g) + O2(g)  E° = -1.229 V

雖然電解的反應物是水,但水中需加入少量鹽類當電解質,以鉑金屬或不銹鋼板當電極,並利用直流電當作電源。陽極進行氧化反應產生氧氣並放出電子,陰極的水得到電子還原產生氫氣。若以其他金屬當電極,氧氣很容易與電極板金屬反應生成金屬氧化物。例如,若以鐵金屬當電極進行稀氯化鈉水溶液電解,陽極會產生氧化鐵而非氧氣。

電解原理應用非常廣泛,許多在一般情況下很難發生的氧化還原反應,可以運用電解來加以實現。例如,法國無機化學家,亨利•莫瓦桑(Henri Moissan,1852-1907),將熔融的氫氟化鉀(KHF2)溶於氫氟酸中,利用電解法在陽極上得到元素氟,從而獲得1906年諾貝爾化學獎。金屬的冶金也是以電解精鍊從礦石中獲得高純度的金屬。早期的英國化學家漢弗里•德維爵士(Sir Humphry Davy,1778-1829)利用電解的方法,發現了七種鹼金(Alkali metal)與鹼土(Alkaline earth metal)元素,包括鈉、鉀、鋇、鈣、鎂、硼與鍶。所以現今大規模電解食鹽水溶液可製備氯氣和氫氧化納。今日的鋁工業,是利用電解熔融的氧化鋁與冰晶石(Na3AlF3)來製備金屬鋁,這就是著名的霍爾電解法(Hall-Héroult process)。

參考資料:
1. Electrolysis. http://en.wikipedia.org/wiki/Electrolysis
2. William Nicholson (chemist). http://en.wikipedia.org/wiki/William_Nicholson_(chemist)

There are 2 comments for this article
  1. 文昌國中周振華 at 18:11:23

    電解水的全反應式係數寫錯了!應是 2H2O -> 2H2 + O2

  2. 敬堂 at 17:23:19

    感謝您的指正,已更正。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