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整倍體(Aneuploidy)

Print Friendly

非整倍體(Aneuploidy)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103級莊仁奕

染色體數目發生非整數倍變異的個體為非整倍體,因此總染色體數目為 $$2n\pm X$$,少一條染色體具有單體性(monosomy,$$2n-1$$),多一條染色體具有三體性(trisomy,$$2n+1$$),多兩條染色體具有四體性(tetrasomy,$$2n+2$$),以此類推。

500px-Nondisjunction_Diagrams.svg

圖片來源: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Nondisjunction_Diagrams.svg

非整倍體的產生源自於親代產生配子時,精/卵母細胞在減數分裂時,某成對的同源染色體不分離(nondisjunction,如左圖),或某複製的姐妹染色體不分離(右圖),產生的配子將會多或少一條染色體,此配子在和正常帶有半套染色體的配子結合,就會產生少一條或多一條染色體的個體。

單體性的狀況發生在動物身上通常伴隨著病變,以人類為例,缺少第 $$45$$ 號 $$X$$ 染色體的透納症候群(Turner syndrome),會有四肢水腫、性腺功能衰退、先天性心臟病、甲狀腺素分泌不足、視力、聽力等症狀。果蠅的四號染色體缺失也會導致個體較小與較易受到損傷。然而對植物而言,單倍體並不會造成嚴重影響,其產生的花粉也會因為染色體不完整而不具正常功能,在玉米、菸草等作物都有單體性的現象存在。

唐氏症是一種三體性的症候群,其第 $$21$$ 對體染色體多了一條,其發生率大約 $$\frac{1}{800}$$,亦即每 $$800$$ 名新生兒就有一位唐氏症兒,約 $$80\%$$ 是由於母親卵子的第 $$21$$ 號染色體發生不分離現象所造成的,產生輕重度智障、小頭症、白血病、先天性心臟病等症狀,患者發育遲緩且男性患者無法產生精子而不孕,女性患者則具有正常生育功能,患者壽命大約比常人短 $$10$$~$$20$$年。

另外還有第 $$13$$ 號染色體多一條的巴陶氏症(Patau syndrome)、第 $$18$$ 號染色體多一條的愛德華氏症(Edwards syndrome),都是存在於人類的三體性病變,且都具有致命的危險。

三體性的植物大多能夠存活,但是其表徵會有所改變,$$12$$ 對染色體的曼陀羅花 Datura stramonium 就能因為三體的變異產生 $$12$$ 種不同果莢的表徵,稻米 Ortza sativa 也可產生 $$11$$ 種彼此皆不相同的表徵。

不論動物植物,三體性的個體在進行減數分裂時,三個染色體都會進行聯會而形成三價染色體(trivalent),第一次分離後形成一個雙價染色體(bivalent)與一個單價染色體(univalent),單價染色體經過第二次分裂發展成為正常配子,雙價染色體則發展成 $$n+1$$ 的配子,此配子與正常配子結合便會產生具有三體的性子代。

參考資料:

  1. Klug, W. S., Cummings, M. R., Spencer, C. A., Palladino, M. A. Concept of Genetics (ninth edition). Benjamin Cummings.
  2. 朗文英漢雙解生物學詞典第二版
  3. 身心障礙者服務資訊網http://disable.yam.org.tw/life/670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