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藥物過敏的病因(Stevens-Johnson Syndrome,SJS)

Print Friendly

嚴重藥物過敏的病因(Stevens-Johnson Syndrome,SJS)
台中市立西苑高級中學國中部自然領域李蕙芳實習老師/國立台灣大學動物學研究所陳俊宏教授責任編輯

2004年由中研院、長庚醫院與陽明大學團隊發現了導致藥物過敏的基因是位於人類第六對染色體的人類白血球抗原HLA-B上,此基因若是出現HLA-B*1502的基因型,則易引起嚴重藥物過敏的史蒂文生-強生症候群(Stevens-Johnson syndrome,SJS)。2008年在Nature期刊上發表顆粒溶解素(Granulysin)是造成此嚴重藥物過敏的主因後,再度開起藥物基因學的新視野。

何謂嚴重藥物過敏?
史蒂文生-強生症候群是由美國小兒科醫師史蒂文斯(Albert M. Stevens)與強生(Frank C. Johnson)所發現的嚴重藥物過敏症,患者常會在食用Carbamazepine(CBZ)等藥物後,眼睛、嘴巴等處的黏膜會潰爛,皮膚出現疹子與水泡,甚至會出現類似燒傷般的表皮剝落。當皮膚剝落面積大於10%的情況即會被診斷為史蒂文生-強生症候群;大於30%的情況稱為「毒性表皮壞死溶解」(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TEN),容易引發感染,甚至造成死亡。容易引起史蒂文生-強生症候群的藥物有以下幾類:

  • Carbamazepine
癲癇、三叉神經痛及躁鬱症患者常用藥物
  • Phenytoin
抗癲癇藥物
  • Allopurinol
痛風治療藥
  • Isoniazid, Pyrazinamide, Rifampin
抗結核病
  • Nsaids
鎮痛消炎藥

與嚴重藥物過敏相關的基因
中研院、長庚醫院與陽明大學團隊的研究一開始是鎖定台灣地區普遍用來治療癲癇或三叉神經痛的藥物Carbamazepine所引起的SJS病患。先後利用高輸出的MALDI-TOF質譜儀、rSSO探針,確定了CBZ-SJS和HLA基因型B*1502有很強的相關。從下圖中可以發現B*1502與其他的HLA基因型只有幾個鹼基對的差異,但是卻與病患是否發生SJS有極高的相關性。因為此基因檢測比對具有高檢測靈敏度,未來可望用來做為用藥前的篩檢標記,避免SJS反應的發生。

SJS藥物過敏的病因
分析患者剝落的皮膚,發現其中含有大量的毒殺型T細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LTs)與自然殺手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s,NK cell),兩者都具有毒殺細胞(cytotoxicity)的特性。經過定量PCR(quantitative PCR)與免疫抗體生物化學(immunohistochemistry)的檢測發現,顆粒溶解素在剝落皮膚中大量表現,特別是以分子大小為15-kDa的顆粒溶解素為主。將15-kDa的顆粒溶解素打入老鼠皮膚後,老鼠會出現類似SJS-TEN皮膚潰爛的症狀。因此推斷當患者食入表內的藥物時,人體的毒殺型T細胞與自然殺手細胞等免疫細胞會失控,釋放大量的顆粒溶解素,以攻擊外來的有毒物質(吃進去的藥物),這些顆粒溶解素散布到全身,會造成皮膚潰爛等嚴重的問題。

這個機制的發現,不僅對SJS的致病原因有近一步了解,接著對於中和顆粒溶解素疫苗的研究與疾病的治療都有絕對的貢獻。

參考資料:
1. 黃惠鈴(2005)。「第一時間分辨藥物過敏」,康健雜誌,第 84期。
2. Chung, W.H. et al. Granulysin is a key mediator for disseminated keratinocyte death in Stevens-Johnson syndrome and 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Nature Medicine14, 1343-1350(2008)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 5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