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地理學(Biogeography)-下

Print Friendly

生物地理學(Biogeography)-下
國立苗栗高級中學生物科郭美貞老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張永達副教授責任編輯

有些生物不必吃那麼多東西,體型較小,可以適應森林環境。

牠們會往山上遷移,氣候變暖時,可能有些回到中國北方,有些可能遷移到臺灣高山上成為所謂的孑遺生物。而這些環境變化就像是一個篩子,每次篩去一些生物,有的闖過,有的闖不過,這時,生物族群縮小,努力渡過的艱難期稱為「瓶頸期」,瓶頸期是生物物種的危急時刻,也是演化新物種的最好契機。台灣有許多特有生物,就是經過這樣的方式產生。

近年來,DNA序列資料已經變成最常使用來推測生物親緣關係的材料。例如粒線體DNA(mitochondrial DNA, mtDNA)是一個高度敏感的遺傳標記,適合用來研究相近分類群或物種內變異性高的族群間的關係。

粒線體序列對不同地理族群的區隔提供了另一項證據,更成為探討有關生物的親緣地理學(Phylogeography)研究有力工具,如證實台灣的斯文豪氏攀蜥(Japalura swinhonis)、澤蛙(Rana limnocharis)、守宮(Gekko hokouensis)、小家鼠(Mus musculus)、台北樹蛙(Rhacophorus taipeianus)以及莫氏樹蛙(Rhacophorus moltrechti)等之親緣地理,乃以中央山脈為界分成東西兩大群且再各自分成數小群,造成族群間基因交流受阻而產生族群的分化,顯示中央山脈對於各種動物的擴散分佈具有地理阻隔的影響。

請參閱生物地理學(Biogeography)-上

參考資料:
1.Cox, C. B. and P. D. Moore原著,呂光洋等編譯(2007),生物地理學:從生態及演化的角度來探討,藝軒出版社,台北市。
2.魏國彥主講,張志玲文字整理(2009),誰殺掉了台灣的古象與犀牛?科學發展441期,第48-53頁。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4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