髮菜(Bangia atropurea)

Print Friendly

髮菜(Bangia atropurea)
臺北市立仁愛國民中學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黃郁芸老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張永達副教授責任編輯

俗稱為『髮菜』的食材,常指的是藻類紅毛菜(Bangia atropurea),或髮狀念珠藻(Nostoc commune var. flagelliforme)。雖然兩者都俗稱為髮菜,但兩者生活環境大大不同,前者生長於潮間帶,因此又稱為『海髮菜』;而後者則是生長在半乾旱至乾旱的環境。
   
海髮菜 — 紅毛菜歸屬為紅藻植物門頭髮菜科。一般生長於有浪沖擊的礁岩上,廣佈於大西洋及北太平洋等暖溫帶海域,屬於溫帶性海藻。臺灣北部、東北部及澎湖極為常見,但在臺灣東部及南部卻沒有分布。因此,當9月底至12月間,東北季風吹拂時,東北角海岸礁岩上常可見一片紅褐色,此多為紅毛菜。

另一種髮菜因顏色黑而細長,如人髮而得名。但與紅毛菜不同,它為藍菌門念珠藻目的原核生物,廣泛分佈於世界各地的沙漠和乾旱貧瘠土壤中,如:中國甘肅、內蒙古、青海、寧夏、河北等地。髮菜有極強的適應性,能存活於乾旱、高溫、寒冷,及土壤瘠薄的地方,但就怕長期積水的環境。髮菜能藉著脫水休眠以渡過不良環境,通常在雨後生長,生長緩慢,在野外一年僅能增長6%。

髮菜通常與荒漠草原的針茅草共生,因此在採集時,常需用大耙子連同針茅草的根一起耙走。拔起的草堆於室內,在上頭灑水,讓髮菜吸水發漲,如此髮菜才容易與針茅草分開。所以,一點點的髮菜,常得要毀損很大片的草原。生物學家指出,每採集2兩重的髮菜,常破壞相當於16個足球場面積的草原,這片草原接著至少10年會寸草不生。因著長期過度採集及人類土地開發,野生的髮菜分佈已大量減少,也同時導致大片草原消失及土地荒漠化。加上髮菜主要分布於中國北方,採集髮菜也成為中國沙塵暴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中國大陸《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已將髮菜列為禁止民眾採集的一級保護生物。

隨著餐廳飯店對髮菜的需求激增,致力發展人工栽植的髮菜對於野生髮菜生存及草原破壞的減少是有助益的。為解決髮菜的來源問題,已有在沙土上進行人工養殖技術的研究,但目前以這些技術所培養的髮菜生長仍較為緩慢。另有以水培養的嘗試,雖然髮菜生長較快,但存在著藻體會解體等問題,而還無法應用於量産。

參考資料:
01. 台灣大百科全書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 … =%E9%81%8E%E5%B9%B4
02. 臺灣海藻資源  http://www.ntm.gov.tw/seaweeds/f/f3_list.asp?ID=3
03. 海藻分類查詢系統  http://www.ntm.gov.tw/seaweeds/s … sp?ID=3&SID=110
04.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zh-tw/%E9%AB%AE%E8%8F%9C
05. 華中蔬菜網文集    http://www.hzshucai.com/articles … 20050317/11017.html
06.http://tw.myblog.yahoo.com/jw!kN … Ps-/article?mid=623
07.http://sciencecity.oupchina.com. … chi/life/unit02.asp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8 −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