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教學尋疑團隊工作坊】「光合作用光反應」教學疑難及建議解答(1)

Print Friendly

【生物科教學尋疑團隊工作坊】「光合作用光反應」教學疑難及建議解答(1)
國立新竹高級中學顏孝修實習老師/長庚大學生命醫學系周成功教授責任編輯


●教學疑難問題1
光合作用中的光反應教學主軸與重點為何?其中提及能量從物理能轉換為化學能的概念,與物質的氧化還原過程,這些部分在高一要如何教?

討論建議:
在進行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教學時,主軸為生物能量的轉換與利用,建議先以生物能量學觀點作切入引導,再搭配合適的比喻方式作講解。可先從生活中常見的生物能量轉換例子作引導,如電鰻將化學能轉換為電能、螢火蟲將化學能轉換為光能等,建立學生能量轉換的概念。

生物能量觀點實際為高能物質為不穩定狀態,對於物質的合成與分解轉換時,常常須先轉換為高能型態後再作變化,使得反應進行較為容易,如糖解作用的葡萄糖,須先加上高能磷酸根,使其高能不穩定狀態後,再分解成三碳醣的低能穩定形態。

●教學疑難問題2
生物教學常講ATP水解可釋放出高能,但實際欲打斷高能磷酸鍵應該為需要耗能的,學生容易產生混淆,該如何釐清?

討論建議:
化學反應中,要打斷鍵結是需要耗能的(鍵能是指氣體狀態打斷化學鍵所需的能量),但因為ATP分解是在水溶液中發生,ATP水解後所產生的ADP與Pi會和水結合放出能量。因此整體還是一個放能的反應。

●教學疑難問題3
光合作用中的NADPH與能量代幣ATP兩種分子,都可以擔任細胞高能物質,她們的分子有何特殊之處?使用時機又有何不同?

討論建議:
ATP分子含三個帶有負電性的磷酸根,水解後放出適中的能量(約7 Kcal/mole),很適合作為細胞內化學反應所需能量的供應者。而NADPH帶有高能量的電子,能提供給細胞內化學還原反應所需的能量,產生能量較ATP高。一個NADPH分子經由電子傳遞鏈可以產生2-3個ATP。教學上可建議教師將ATP類比為煤炭,適合一般能量的需求;而NADPH類比為電池,適合特殊形式的能量供應。

●教學疑難問題4
糖解作用中生成的ATP是如何產生的?與化學滲透作用產生ATP的方式有何不同?

討論建議:
ATP合成方式主要分為三大類型:
(1)受質階層磷酸化:酵素直接催化受質ADP磷酸化為ATP的過程,如發生於細胞質中糖解作用所產生的ATP。
(2)光合磷酸化:發生於光合作用光反應,光能可轉化為一系列氧化還原反應的化學能,促使氫離子主動運輸至葉綠囊腔中,待累積建立氫離子濃度梯度後,氫離子便會依循滲透壓梯度,自葉綠囊腔向外滲透至基質中,驅動ADP的磷酸化作用,合成ATP。
(3)氧化磷酸化:發生於呼吸作用的電子傳遞鏈過程,經由葡萄糖氧化產生的NADH或FADH2進行氧化作用,釋放電子進行一系列的氧化還原作用,促使氫離子主動運輸至粒線體膜間腔中,待建立氫離子濃度梯度後,氫離子便會依循滲透壓梯度,自粒線體膜間腔向內滲透至基質中,驅動ADP的磷酸化作用,合成ATP。


There is 1 comment for this article
  1. YIR at 21:36:40

    倒數第三行的

    NADH或FADH2進行氧化作用

    還是應該改為氧化還原作用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 9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