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老祖宗 ─ 活化石腔棘魚(Coelacanthus)

Print Friendly

人類的老祖宗 ─ 活化石腔棘魚(Coelacanthus)
台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生物科洪敬承老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李冠群助理教授責任編輯

圖片來源:http://en.wikipedia.org/wiki/Coelacanthus

1938年聖誕節節的前夕,在南非沿岸的某個小港傳來了一個不平常的消息,有艘船奈蓮號其船長瑞克.辜森,聲稱他捕到了一尾從未見過的大魚,這個消息很快 地便傳到了當時南非博物館館長 ─ 拉蒂默小姐的耳朵之中,當時她還不過是個二十鋃鐺的年輕女子,以她非凡的見識很快地她發現了這不是一隻平常的魚,在她遍尋各期刊、文獻之後仍然一籌莫展, 最後她打了一通電話給在南非社德斯大學任教的考古魚類學家 ─ 史密斯教授,由於當時南非各地的路況非常的差,等史密斯教授抵達博物館之後,已是在發現這隻魚的兩個月後了。看著已經開始腐朽的標本,他很震驚的跟眼前這 位年輕的館長小姐說,妳的發現將會使全世界的生物學家雀躍不已,這就是文獻中第一隻腔棘魚發現的由來。

在演化的 歷史中,腔棘魚最早出現在四億年前,但本來應該在6000萬年前就已滅絕的腔棘魚類,在現代居然再度出現。於此,史教授全心投入在這隻標本的研究上,不過 由於不是新鮮的活體,沒辦法再做更進一步的研究,況且時值一次世界大戰,所以這個令人震驚的消息很快的被人們所遺忘。另外,這種古生物在這隻個體的發現之 後有如石沉大海、音訊全無,使得史教授的發表備受生物學界的質疑,終於在種種的壓力之下,史教授在發現這條魚的三十年後因精神壓力過大而在實驗室中自殺身 亡。

在史教授自殺後,有人在距離南非外海2500km之外的科摩羅群島再度的發現這種活化石,島上的居民是以漁業為其重要經濟資源,每年偶而會有漁民釣起這種 龐然大物,而這種拉蒂默腔棘魚對漁民來說似乎沒什麼經濟價值,除了體型比較大之外,全身並沒有多少能食用的肉,所以釣上後常常就任由牠乾死,但是生物學家 們卻不這麼認為,在發現這裡有腔棘魚之後,全世界各地的生物學家爭相到此欲購買此魚以從事研究,因為懷疑牠是演化成陸生脊椎動物失落的缺環,在牠的身上你 可以看到 ─ 肉質的鰭、具有充滿脂肪的肺,這個是除了肺魚之外,僅存具有肺的魚,再加上肉質的鰭,因此生物學家推斷其為了要登上陸地而發展出此特徵,而且在演化的歷史 上在牠出現了之後約4000萬年之後,第一個人類的祖先才出現,基於以上種種理由,出高價位來此購買活魚的生物學家不計其數,也因此造福了不少捕到此魚的 好運漁民,有人甚至因捕到的一尾腔棘魚而可以建造高樓。

除了活體的採集熱之外,不少的媒體也爭先恐後的來到此地,想成為第一個拍攝到腔棘魚活體的贏家,不過這種魚好像有詛咒一般,來的人不是鍛羽而歸,便是錯失 良機太早或太晚才到,在這樣的狀況下有位記者在攝影的狂熱下驅使其來到科摩羅群島居住,或許是這種鍥而不捨的精神感動了上天,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早晨,當地 的漁民捕到了一隻活的腔棘魚,而他也成為首次拍到活腔棘魚的記者。但很不幸的他的8釐米相機只拍了幾分鐘便不知名的故障了,但是藉由他的拍攝將腔棘魚的活 動方式公諸於世,科學家發現腔棘魚並不如先前推測的一般是用肉質鰭在海底走動的,反而是像一般的魚類用牠的鰭來游動,而且還是個游泳高手,因此古生物學家 再度回歸學術基本面,判讀:演化成陸生脊椎動物的應該是和腔棘魚同時期但已滅絕的化石物種 ─ 扇鰭魚類。一位生物學者根據百年前發現的銀製古董,他推測由這個藝術品發現的年代與外觀,腔棘魚可能還有別的種類,果然1998年在印尼的蘇拉威外海又再 度找到了新品種的腔棘魚兩條。

參考資料:
國家地理雜誌

There is 1 comment for this article
  1. 廖盈雅 at 15:18:43

    因為人們有著不放棄的精神我們才能學到那麼多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 8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