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樣性指標(Diversity Index)

Print Friendly

多樣性指標(Diversity Index)
台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生物科童禕珊老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張永達副教授責任編輯

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源自「Biological diversity」,後來威爾森(E.O. Wilson) 將兩個字整合為「Biodiversity」,並給予其更明確的定義。生物多樣性可分為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及生態系多樣性,其中的物種多樣性常用於探討群集組成的多樣性。

在生態學之研究上,多樣性指數常用來評估群集中的物種組成與分布情形,多樣性指數大致可分成三類:物種豐富度、物種均勻度與物種多樣性。
物種豐富度用來表示某地區中物種之數量,常用Menhinick指數、Margalef指數或Alpha指數表示。
物種均勻度是指生物群集中不同物種個體分布之均勻程度或相等性,常用Esw指數或Ep指數表示。
而物種多樣性同時考量物種豐豐度與物種均勻度,是目前最常用的多樣性指數,包括:Hill指數、Shannon-Weaver指數、Simpson指數與McIntosh指數等,其中最常用的為辛普森指數( Simpson’s index )及夏農指數( Shannon-Weiner index ),其計算方式分別如下:

(1)辛普森指數(Simpson’s index, λ):
可採下列兩種不同計算方式,但應用時需考慮其一致性:
A.
B.
λ:多樣性指數
S:樣品中的種類總數:第 I 種的個體數(Ni)與總個體數(N)的比值(Ni / N)

(2)香農-韋納指數(Shannon – Wiener index, H’):

H’:多樣性指數
S :樣品中的種類總數
Pi:第i種的個體數(ni)與總個體數(N)的比值(ni / N)

由以上公式可知,這些公式除了考慮物種總數外,亦考慮各物種個體數的比例。這些公式最早用於評估某地區植物群集的物種歧異度,後來廣泛應用於植物、藻類、水棲昆蟲、微生物或動物群集的估算,甚至應用於環境影響評估時也極為方便。

多樣性指數代表某地區生物種類的複雜度。指數愈高的區域中,生物種類愈多、生物間的關係也愈密切;若此地區受到外力的干擾、而使區域內的某種生物數量減少時,該種生物空出的生態地位,較容易由其他物種替補其空缺,以維持生態系的穩定與平衡;因此,較低程度的干擾對多樣性指數較高的區域所造成的傷害,會比指數較低、較為單純的群集來得小。

There is 1 comment for this article
  1. Dr. MH Su at 14:09:40

    請問一下作者的Shannon Index的公式是依據何處?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 2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