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基本作用力、大統一場論與終極理論

Print Friendly

四大基本作用力 (The Four Fundamental Interactions)、大統一場論(GUT,Grand Unified Theory)與終極理論(TOE,Theory of Everything)
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物理科羅焜哲老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物理系蔡志申教授責任編輯

自然界的四大基本作用力可分為重力、電磁力、強力與弱力。物質間一切的交互影響都是由這幾種基本交互作用所綜合而成的。

我們知道電磁交互作用與弱交互作用已經統一了,但電磁力與弱力的作用範圍、強度均差異甚大,電磁力與弱力竟然可以統一,這是怎麼一回事?電弱作用理論認為,自然界中存在 $$3$$ 個攜帶弱力的粒子,稱為 $$W^+$$、$$W^-$$ 和 $$Z^0$$,在高能量狀態下,這 $$3$$ 種粒子的行為與光子是相似的。一種稱為自發對稱破缺的性質,使得在低能量下一些看起來完全不同的粒子,事實上只是同一類型粒子的不同狀態。

以史帝芬.霍金在暢銷書時間簡史中所舉的例子作說明:賭場盤輪上的球,在高能量下(當這輪子轉得很快時) ,球的行為只有一個方式,即不斷地滾動看。但是當輪子慢下來,球的能量減少下來,最終球就陷到輪子上的 $$37$$ 個槽中的一個裏面去。

換言之,在低能量況下球可以存在於 $$37$$ 個不同的狀態。如果由於某種原因,我們只能在低能下觀察球,我們就會認為存在 $$37$$ 種不同類型的球!

電弱作用理論預測當能量甚大時,這三種粒子和光子的行為方式很相似。但是,大部份正常情況下能量較低,粒子之間的對稱就被破壞了。$$W^+$$、$$W^-$$ 和 $$Z^0$$ 得到了非常大的質量,使之攜帶的力變成非常短程。

電弱理論運作的非常成功,在低能量下這個理論的其他預言和實驗符合得非常好,以至於 1979 年的諾貝爾物理獎頒給提出電弱理論的三位物理學家  謝爾登·李·格拉肖(Sheldon Lee Glashow),阿卜杜勒·薩拉姆( Abdus Salam )與史蒂文·溫伯格(Steven Weinberg)。$$4$$ 年後(1983 年)這三個粒子終於被 CERN 找到,計畫主持人 Carlo Rubbia 與 Simon van der Meer 因此獲頒 1984 年的諾貝爾物理獎。

現在的宇宙(大霹靂後 $$137$$ 億年後)能量處於非常低的狀態,呈現各式各樣的粒子以四種基本作用力。有科學家認為強交互作用應該也可以和電弱交互作用統一,稱為「大統一場論(GUT, grand unified theory)」,再把重力也統一的理論稱為「終極理論」,(TOE,  Theory of everything)。

「大統一場論」尚未成功,離「終極理論」當然還更遙遠,物理學中仍有許多未知等待發現。


參考資料
1. 史蒂芬.霍金原著,吳忠超、許明賢合譯(2000),時間簡史,藝文印書館印行,第67頁
2. 維基百科–終極理論  http://en.wikipedia.org/wiki/Theory_of_everything
3. 維基百科–大統一場論  http://en.wikipedia.org/wiki/Grand_Unified_Theory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