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量與健康(Urine)-上

Print Friendly

尿量與健康(Urine)-上
台北市立和平高中生物科林元露老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 張永達副教授責任編輯

調節尿量最主要的器官是腎臟,而影響尿量的因素是腎絲球過濾作用及腎小管再吸收功能,尤其是後者更為重要,尿液的溶質成分、抗利尿激素等會影響腎小管的再吸收作用,決定了個體尿量的多寡。
正常人的尿量會隨季節而改變,夏天時因流汗及蒸發較厲害,本來尿量就會較少,平日不喜歡喝水的人尿量也自然不多,但每日排尿量若低於400~500cc,就稱為「乏尿症」;若每日尿量大於三公升(不包括大量喝水而尿多的正常人),則為「多尿症」,此與「頻尿」不同,頻尿是指解出的尿量少,次數頻繁。
這些異常都是健康的警訊,需立即尋醫就診。 「乏尿症」是人體體液缺乏所產生的生理反應,也可能是因某種疾病狀態或服用消炎鎮痛劑所造成鹽份和水份的滯留,此會造成血中尿毒素的增加,大部分人自覺症狀為水腫,無論是何種原因引起,均視此現象為腎衰竭。
「多尿症」原因很多,大致分成水利尿及溶質利尿兩種。『水利尿』的現象是排尿量增加,增加的尿液以水為主,溶質排泄增加很少或不增加,水分攝取過多或集尿管對水的再吸收受到抑制時,都會造成水利尿的現象,此種現象的產生通常是因ADH分泌減少造成,ADH減少會降低集尿管上皮細胞對水分的通透性,減少水的再吸收,但溶質的再吸收作用正常進行,故尿中溶質濃度甚低;「ADH分泌減少」主要肇因於下視丘或神經腦下垂體疾病,又稱「中樞性尿崩症」,可分為家族原發性原因,或因感染、手術、外傷、腫瘤等造成。
請參閱 尿量與健康(Urine)-下 閱讀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4 +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