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地底的未來危機

Print Friendly

海地地底的未來危機
知識通訊評論第88期

一百五十年沒有發生大地震的海地,最近遭受重創,地質學家正努力探查未來危機的徵兆。

科學家積極蒐集地震數據資料

海地在一月十二日發生強烈地震,奪走無數人生命,美國地質學家便希望盡速前往當地,在碎石瓦礫堆中翻找記錄儀,讓他們更加瞭解地震發生確切情況,甚至分析未來的可能危險。

這些不鏽鋼製作的針,通常穩置固定在混凝土地基上,詳細偵測地殼變動,最小可以到一公釐的變動。在海地目前設有三十個這樣的探測陣列,同在西班牙群島上的多明尼加則設置四十處,它們提供了當前最準確的當地地震風險分析。要能找到這些設備,研究人員便可更確切地預測未來斷層活動可能情況。

當地其實鮮少發生強震,但美國普渡大學地質物理學家卡萊斯(Eric Calais)的研究團隊在二○○八年就已指出,偵測器記錄顯示海地附近斷層已累積許多能量,足夠造成芮氏規模七點二的大地震,而一月中的海地強震規模即達七點○。

海地東北方的北美板塊不斷擠入加勒比板塊下方,使其沿著海地南北兩個斷層,向西移動。這些斷層不時因遲滯而累積壓力,再藉地震釋放,但海地南部斷層自一八六○年便未曾再發生重大地震。

卡萊斯的團隊先前已將警訊轉告海地政府,但縱然是已開發國家,也很難在短短兩年內建立妥善的地震因應策略,目前地質專家的焦點,是評估山崩等立即的地質災害,並收集未來研究地震風險的資料。

卡萊斯將與德州大學地質學家曼恩(Paul Mann)一同前往海地,與海地礦物能源局的同儕盡可能地收集偵測儀裡的全球定位系統數據,以計量斷層在不同位置有多少位移。

卡萊斯表示,「這些數據非常重要,呈現多年來的資料」,曼恩將尋找斷層帶破裂的表面徵象,這些徵象被稱之鼠跡,因為看起來就像有時鑽地鼠在地表造成的一道凸堆。研究人員可將資料置入模式中,計算壓力累積在哪些斷層帶,以及未來何處可能發生地震。

法國尼斯和普耶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帶著可攜式地震儀前往當地,美國非營利組織UNAVCO另提供十台全球定位系統接收器,未來可能還會有更多設備,「美國地質調查所」希望派遣快速反應團隊,與美國國際發展署共同合作。

其他研究人員則從遠方獲取地震的資訊,美國邁阿密大學研究團隊正在分析,太空電達干涉計是否在地震前偵測到地層變動的跡象,搭載這項裝備的日本先進地表觀察衛星,一月份將會再度經過海地上空。

不過眾人皆同意,除非各國政府能將研究成果納入未來的因應方案,否則科學也難發揮多少立即功能。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9 −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