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想力(fictitious force, also pseudo force, inertial force(慣性力))

Print Friendly

假想力(fictitious force, also pseudo force, inertial force(慣性力))
國立臺灣大學物理所黃一玄

以非慣性座標系描述運動時,物體並不遵守牛頓運動定律。為了使牛頓運動定律看起來仍能成立,我們只好多引入假想力的概念,此假想力完全不是因為物體間有實質的交互作用而產生。在旋轉座標系中,假想力包含離心力跟科氏力。

例一:
假想坐在轎車中的乘客,於汽車突然啟動時,乘客感覺到身體似乎被向後拋、背部跟著緊貼住座椅;而當行車驟然停止時,乘客感受到一個往前的衝力;急轉彎時,身體則會側向往轉彎外側拋甩。

例二:
如圖一,想像你是愛莉絲,吃了縮小蘑菇之後掉入瘋子哈特(Mad Hatter)攪拌中的茶杯,你跟水流方向同步,被水流帶著走,你會看到身旁的水是靜止的,而整個杯子則是反向旋轉。在接近底部的地方,水有跟著杯底一起運動的特性,所以對愛莉絲來說,這些水有一個圓周運動的速度。伴隨著這個速度的科氏力會指向杯子中央,於是茶葉順著水流被推向杯底中央聚集起來。此外,愛莉絲還會發現水面不是平的,而是呈外高內低的拋物面狀,這是因為對她來說周遭的水會感受到離心力,而將水往外拋去,結果外緣就會累積較高的水位。

005

圖一 愛莉絲被水流帶著走,她會看到身旁的水是靜止的,但整個杯子則是反向旋轉。 (陳義裕繪)

例三:
考慮兩個人 $$A$$ 跟 $$B$$, 各自處於某個座標系中,其中 $$A$$ 的座標系用 $$(x,y,z)$$ 表示,$$B$$ 用 $$(x’,y’,z’)$$ 表示,假設兩座標系可用下式連結:

$$x=x’+s(t),~~~y=y’,~~~z=z’$$

若對於而言物理定律展現出來的形式是我們所熟悉的 $$F=ma$$,則對 $$B$$ 而言,我們有:

速度公式:$$\displaystyle \frac{\mathrm{d}x}{\mathrm{d}t}=\frac{\mathrm{d}x’}{\mathrm{d}t}+\frac{\mathrm{d}s}{\mathrm{d}t},~~~\frac{\mathrm{d}y}{\mathrm{d}t}=\frac{\mathrm{d}y’}{\mathrm{d}t},~~~\frac{\mathrm{d}z}{\mathrm{d}t}=\frac{\mathrm{d}z’}{\mathrm{d}t}$$

$$\Rightarrow$$加速度公式:$$\displaystyle \frac{\mathrm{d}^2x}{\mathrm{d}t^2}=\frac{\mathrm{d}^2x’}{\mathrm{d}t^2}+\frac{\mathrm{d}^2s}{\mathrm{d}t^2},~~~\frac{\mathrm{d}^2y}{\mathrm{d}t^2}=\frac{\mathrm{d}^2y’}{\mathrm{d}t^2},~~~\frac{\mathrm{d}^2z}{\mathrm{d}t^2}=\frac{\mathrm{d}^2z’}{\mathrm{d}t^2}$$

如果 $$s(t)$$ 是常數,那 $$\mathrm{d}s/\mathrm{d}t=0$$,$$\mathrm{d}^2s/\mathrm{d}t^2=0$$ 受力為零,所以兩座標系都遵守相同的力學定律:$$F=ma=ma’$$。如果 $$s=ut$$,其中 $$u$$ 是常數,則表示 $$B$$ 座標系相對於座標系而言是以定速移動,從 $$\mathrm{d}s/\mathrm{d}t=0$$,$$\mathrm{d}^2s/\mathrm{d}t^2=0$$,可知受力仍為零,故仍遵守相同物理定律。

但如果 $$s=\displaystyle\frac{1}{2}a_0t^2$$,其中 $$a_0$$ 是常數,則 $$\displaystyle\frac{\mathrm{d}s}{\mathrm{d}t}=a_0t,~\frac{\mathrm{d}^2s}{\mathrm{d}t^2}=a_0$$,

此乃均勻加速度,則 $$\displaystyle\frac{\mathrm{d}^2s}{\mathrm{d}t^2}=a_0\ne 0$$ ,

這時對 $$A$$ 而言:作用力的 $$x$$ 分量 $$F_x=\displaystyle m\frac{\mathrm{d}^2 x}{\mathrm{d}t^2}$$

但對 $$B$$ 而言:作用力的 $$x’$$ 分量 $$F_{x’}=\displaystyle m\frac{\mathrm{d}^2x’}{\mathrm{d}t^2}-ma_0$$

亦即,原本牛頓定律中會額外冒出一項 $$-ma_0$$。這對而言,就像是一個找不到作用源的力,所以就被稱為假想力。注意到假想力的大小總是跟受力物體的質量成正比。

 例四:
在高速旋轉的離心機中,若採用和離心機一起旋轉的座標系來分析問題,則圖二試管的水位受到離心力影響,與重力的合力使得試管水面與地面重力方向維持一定角度,在極高速狀況下可接近垂直面。而液體中的粒子則受到離心力往管壁一端推,最後沉積在管壁。

012

圖二 (引自: http://cnx.org/)

例五:
電影中的場景:如圖三,主角在酒吧中跟酒保點了杯酒,酒保倒好酒之後,從吧檯上用力一推,酒杯滑向主角,此時酒杯裡的酒在受到推力的短暫時間內,受到一股往後的假想力,液面垂直於此力與重力的合力,因此往斜後方傾斜。之後酒杯持續受到桌面摩擦力而減緩衝速,此時假想力與重力的合力使得液面微微往前傾斜,最後主角伸手一攔,使酒杯倏然止住,此時酒杯的酒會劇烈往前推擠倾側。

013

圖三 (作者提供)

由於假想力跟質量成正比,重力也是,因此愛因斯坦猜測也許重力本身就可以看成是一種假想力:一個在箱子(或電梯)的人,當箱子在地面上處在靜止狀態時,裡面的人感受到重力,這個往下的力跟他質量成正比。而一個在太空中不受其他重力影響的箱子,於受到一個力影響而產生加速度後,在其中的人也會感覺受到一股力將他拉向一邊,此力也與質量成正比,所以他將無法分辨自己到底是受到重力還是處在加速系統中。而當箱子與在箱中的人,在重力場中自由落下的時候,此人感到處於無重力狀態,他也將無法分辨他是在重力場中自由落下還是漂浮在外太空。

從這想法延伸,愛因斯坦最後將重力當成假想力,並且將牛頓力學中重力場所產生的潮汐力歸因於時空彎曲,於是奠定了廣義相對論(general theory of relativity)的基礎。

參考資料:

  1. R. P. Feynman, R. B. Leighton and M. Sands, The Feynman Lectures on Physics, Feynman’s Lecture on Physics, Basic Books (2011)
  2. http://en.wikipedia.org/wiki/Fictitious_force
  3. Scientific American: What is a “fictitious force”? July 9, 2007

 延伸閱讀:杯中茶葉何去何從?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 6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