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寄生現象(Parasitoidism)

Print Friendly

類寄生現象(Parasitoidism)
新竹市私立光復高中生物科呂佳毓老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張永達副教授責任編輯

類寄生現象(Parasitoidism)是一生物體,花了生活史中很長的一段時間附著或寄生在單一宿主身上,並直接以其為食,最後導致宿主死亡。和寄生現象(parasitism)相似的是,類寄生生物和宿主之間普遍也有專一性。

最大的不同則是在典型的寄生現象中,寄生者和宿主可以彼此過活,寄生者只竊取宿主部分養分,宿主不會受到生命的威脅甚至還能繼續繁衍後代;但類寄生的關係就致命的多了,類寄生的宿主通常在產下後代前就死亡了。大約有十分之一的昆蟲是類寄生生物,其中類寄生現象主要發生在膜翅目的昆蟲上。
   
類寄生生物(parasitoids)又可以再分為:Idiobiont parasitoids、Koinobiont parasitoids兩種:

(一)Idiobiont parasitoids:類寄生生物寄生於宿主不會動的時期(如卵期、蛹期),而且宿主被寄生後便無法繼續發育下去,如赤眼蜂產卵寄生於玉米螟的卵中、金小蜂則產卵於昆蟲的蛹內。
古代「詩經」所記錄的「螟蛉有子,蜾贏負之」(螟蛉是鱗翅目昆蟲的通稱,而蜾贏是一類寄生蜂),就是描述寄生蜂將鱗翅目幼蟲帶回巢穴,事實上並非當做養子對待,而是作為寄生蜂幼蟲的養分來源。

(二)Koinobiont parasitoids:類寄生生物寄生於宿主但不會影響其發育只是消耗宿主養分,直到類寄生生物變成蛹或成蟲,宿主才會死亡。如馬尼蜂產卵於昆蟲的幼蟲體內、小繭蜂則產卵於成蟲體內。   

在生物防制上,類寄生生物也是一種理想的方法。例如;東方果實蠅在台灣是重大害蟲,受害的多為台灣的果樹如柑桔類、芒果、蓮霧等。台灣的果農會利用東方果實蠅幼蟲寄生蜂(Diachasmimorpha longicaudatus)及蛹寄生格氏突闊小蜂(Dirhinus giffardii Silvestri)來防治東方果實蠅的幼蟲及蛹,這些寄生蜂的雌蜂會以長針狀的產卵管插入東方果實蠅幼蟲或蛹體內產卵,寄生蜂幼蟲孵化後在宿主體內取食組織並開始發育,寄生蜂幼蟲會在完成發育並且羽化為成蟲後才離開宿主,以導致果實蠅幼蟲和蛹的死亡而達到防治的目的。

另外,還有利用赤眼卵寄生蜂來防治超甜玉米螟、茶葉捲葉蛾,赤眼卵寄生蜂會自行找到卵塊產卵寄生,使卵塊無法發育為幼蟲。除了上述兩種寄生蜂外,1970 ~ 1980 年代農試所和亞洲蔬菜中心,也曾經應用小菜蛾小繭蜂和雙緣姬蜂在臺灣中北部的菜園,主要是為了防治抗藥性頗強的小菜蛾。農試所也利用亮腹釉小蜂防治柑桔木蝨。此外,屏東科技大學也曾利用引自夏威夷的釉小蜂,有效防治紅胸葉蟲的危害。

雖然類寄生生物在生物防治上有不錯的成效,但若此類寄生蜂是國外引進的外來種,那麼引進的寄生蜂身上是否也有其他病原體會危害國內生物,是否有可能造成生態的浩劫?也是在引進寄生蜂之前值得討究的問題。

参考資料:
維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Parasitoid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http://www.coa.gov.tw/view.php?catid=3940
台南農改場http://www.tndais.gov.tw/press/86/8621.htm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http://web1.nsc.gov.tw/ctpda.asp … ;ctNode=76&mp=8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4 +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