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敏素-下

Print Friendly

光敏素(Phytochromes)-下
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生物科林玟娟老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張永達副教授責任編輯

他們認為此色素具有兩種不同型式,一種型式會吸收紅光,稱為Pr;另一種含吸收遠紅光,稱為Pfr 。而且這兩種型式可互相轉換,也就是Pr吸收紅光後,會轉變成Pfr,反之亦然。

Borthwick 和Hendricks由觀察種子及白化幼苗用紅光處理後,會啟動種子萌發及幼苗開始正常發育,推測Pr在生理上為非活化型,而Pfr可能是活化型,能引發一連串的生理反應,但Pfr很不穩定,易在黑暗中轉化為Pr。 Borthwick 和Hendricks當時雖然只是假設性的提出光敏素的存在及性質,但是數年後,這些他們所提出的推測都一一被證實,且光敏素也成功的由植物組織中被萃取純化出來。
現在由於研究分子科學的方法發達,我們對光敏素的瞭解就詳實多了。 在化學組成上,光敏素是一種色蛋白(chromoprotein),此色蛋白分子包含兩個部分:

一為色素分子(chromophore),稱為phytochromobillin,主要由4個五碳環(A、B、C、D環)連結而成線狀,此色素分子由質粒體(plastid)製造;另一部分為醣蛋白,由粗糙內質網上的核糖體製造。這兩部分以共價鍵相連結:phytochromobillin以硫鍵(S)和醣蛋白的半胱胺酸(Cys)相接(見下圖,圖中左下角的Cys則連接醣蛋白其他的胺基酸)。當光敏素感應到紅光後,phytochromobillin會在C環和D環間的雙鍵進行旋轉(cis-trans isomerization),使得D環翻轉上來。這個結構上的改變使得整個光敏素的形狀亦跟著發生改變,因而使光敏素由不具活性的Pr轉變為具活性的Pfr。

Pfr型態的光敏素會先在自己的蛋白質上加上磷酸根,接著再幫其他蛋白質進行磷酸化,造成該蛋白質的活性發生改變,最後可能造成某些酵素的活化,而使細胞生理機能發生改變。另外一種可能的結果則是最終被Pfr活化的蛋白質是基因調節蛋白,調節蛋白活化後會進入細胞核中,並直接與DNA結合,促使特定基因的轉錄作用增強。無論Pfr影響的層級是酵素活性或基因的轉錄,顯然對植物的生長發育,都造成了重大的影響。

近年來科學家在植物體內發現有多種類型的光敏素存在,以阿拉伯芥為例,此植物就具有五種光敏素,分別為光敏素A、B、C、D、E(phyA、phyB、phyC、phyD、phyE)。 這些光敏素的主要不同在於蛋白質的部分,分別由不同的基因所控制。他們的功能也有所差異,其中phyA與種子的萌發及幼苗的發育有關,是植物生長早期偵察光的存在與否的重要色素;phyB則與節間的延長有關,尤其當植物生長於遮蔽環境中時,phyB的作用能使植物的莖快速生長,以趨避遮光的環境,以爭取陽光。除此之外,phyB也是光週期植物,偵測日照長度決定開花與否的主角。至於其他三種光敏素目前功能尚未明瞭,則有待科學家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Hopkins and Huner. 2004. Plant Physiology. 3rded.Wiley.
http://employees.csbsju.edu/ssaupe/biol … chrome.htm
http://www.mobot.org/jwcross/duckweed/phytochrome.htm

請參考光敏素(Phytochromes)-上閱讀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