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學(Bionics) 上

Print Friendly

仿生學(Bionics) 上
臺中市雙十國中自然領域王淑卿教師

地球上各種生物經過數百萬甚至數十億年的演化,不斷適應環境變化而存活下來,其生存的獨特本領各有所長,大自然常是人類靈感的來源。人類研究自然界不同生物的特殊本領,藉由大自然啟發創新思維。

1958 年美國空軍部航空局召開全球第一次仿生會議,由史提爾(J. E. Steele)少校首先提出仿生學(bionics)一詞,是由拉丁文 bios(生命的)和 nic(具有…的性質)組合而成。所謂仿生學(或稱biomimics、biomimetics、bioinspiration)或稱仿生系統學(biomimicry),是一種是以生物系統的結構與功能為工程設計模型的人工系統科學,集合生命科學、物理學、材料科學、資訊科學、腦神經與認知科學、工程學、數學、力學及系統學等領域之統整科學。

仿生學是以生物科學和工程技術為基礎而設計發展出的邊緣科學(borderline science),應用仿生技術學習模仿各種不同生物系統所具有的特殊現象,如生物構造、器官功能、生理原理、能量供給、訊息傳導、記憶與行為等各種生物系統的協調與控制,模仿後作成生物模型,進行研究,以啟發新的設計,稱為仿生設計(biologically inspired design),並啟迪新的工作原理和系統框架。最後人類以創新的工程技術,設計並製造出適合人類需求的新型儀器或機械等產品。

簡而言之,仿生學是人類利用大自然所啟發的最佳靈感來創新技術或設計產品,不過其產品不一定是綠色環保或天然的。仿生學所帶來的生活挑戰從能源到材料的模仿與創新,目的就是為了使生活便利。

例如機翼模仿鳥類翅膀的結構與起飛與下降原理;義肢模仿人類骨骼與肌腱、關節間的附著、彎曲與運動等功能;手機機殼(mobile phone shell)模仿蝴蝶翅膀光子晶體(photonic crystals)的彩蝶效應(the butterfly effect);壁虎膠帶(gecko tape)模仿壁虎腳底剛毛(seta)的不需黏膠還可重複使用並且容易撕開的壁虎效應;人工淚液(artificial tears)–多功能溶液模仿人類眼睛產生的淚液能清潔、滋潤並抗菌的天然溶液;自潔材料(selfcleaning material)模仿蓮葉的超疏水性與自潔功效的蓮葉效應(lotus effect);智慧型衣服(smart clothing)內的導頻調節器(pilot regulator)模仿松樹毬果(pinecone)於極端天氣時能幫助調節體內的溫度。

建築設計也可應用仿生學使設計熵(entropy)更低,使建築物變得更簡單有序而環保,甚至成為綠建築。誠如 Albert Einstein 所言“Look deep into nature, and then you will understand everything better.”「深入研究大自然,你將明白一切會更美好。」

2012 年 You The Designer 選出全球十大仿生建築設計:臺北101大樓仿生竹子的節節高升、柔韌有餘的結構,採用雙層隔熱玻璃帷幕牆、垃圾運送及減量系統、中水系統、能源管理和樓宇管理控制系統,並於 2009 年獲得美國環保署 LEED-EBOM(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 Existing Building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的白金認證,成為全球最高的綠建築。2008 年奧運會會場北京國家體育場–俗稱鳥巢,因仿生鳥巢設計而聞名,採用先進的鋼鐵建築技術以自然採光達到節能減碳的環保目的。

p1  p2

圖一、2004 年完工啟用的臺北 101 大樓是當時世界第一高樓,直到 2010 年才由阿聯杜拜的哈里發塔取而代之。

連結:仿生學   中

圖片來源:

  1. http://www.aplaceofsense.com/2008/05/15/bamboo-reinforced-concrete/
  2. http://www.youthedesigner.com/2012/08/17/you-be-inspired-10-nature-inspired-architectural-designs/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6 +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