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應速率(Reaction Rate)

Print Friendly

反應速率(Reaction Rate)
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二禮3號婕,二禮 40號 鄭佳怡/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化學科周芳妃老師修改/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葉名倉教授責任編輯

對特定反應而言,反應速率(reaction rate)的定義是單位時間內反應物或產物生成的快慢。研究反應速率的理論屬於化學動力論(Chemical kinetics),這些化學動力論的觀念用在許多領域,像是:化學工程學、酵素學、和環境工程學等。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很多:物質本性、溫度、濃度、壓力、固體顆粒總表面積、催化劑、溶劑種類、電磁波、同位素、試劑添加順序及攪拌等,分別簡介如下: (1) 物質本性 某些反應本質上就比其他來的迅速,舉例而言,在空氣中鐵的氧化,是長達數年的緩慢反應,但是丁烷的燃燒卻只需要數秒的時間。依據碰撞學說(collision theory),活化能愈高的系統,其反應速率愈慢。 (2) 溫度 依據碰撞學說,通常在較高溫下進行反應,透過增加分子的碰撞,可以使反應速率提高。然而主要的原因,是因為碰撞的分子擁有比較高的能量,而導致有效碰撞的增加,也就是說原子間的化學鍵較易被打斷和生成。溫度的影響在阿瑞尼士方程式(Arrhenius equation)裡有被提及,一般而言,溫度每上升10℃,反應速率會增為2~3倍。 (3) 濃度、壓力及固體顆粒總表面積。

大多數的反應速率隨著反應物濃度增加而上升,此現象也被研究歸納成為反應速率定律(rate law)。以碰撞學說解釋濃度效應:當反應物的濃度上升時,所有反應物粒子的碰撞頻率也增加。氣相反應中,氣體壓力也會影響反應速率。氣體分壓乃是與氣體濃度成正比,氣體分壓隨著氣體濃度的增加而增加。對液態或固態的反應物而言,壓力的影響就變得很微弱。在許多異相(heterogeneous phase)反應中,反應物需接觸到固體顆粒表面,則反應速率會隨著接觸總面積的增加而上升。因此使用顆粒愈小的固體粉體,其反應速率會高於顆粒較大的固體塊材。 (4) 催化劑 催化劑的存在使正逆反應速率皆增加。依據碰撞學說,催化劑可提供一個較低活化能的替代途徑。例如鉑金屬在常溫下可催化氫氣和氧氣的化合。 (5) 其他因素 許多反應是在溶液中產生,而溶劑的屬性和溶液中離子的強度也會影響反應速率。電磁波是一種能量狀態,所以它也會使反應速率上升,而使反應因為它提供的能量而產生,許多光化反應皆與電磁波性質有關。同位素也會影響反應速率,例如分子質量的不同而使氘跟氚的反應速率和氫不一樣。反應物的添加順序及攪拌動作皆可對反應速率的產生影響。

參考資料:
Reaction rate. http://encyclopedia.thefreedictionary.com/reaction+Rat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