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體數目變異產生的疾病(Chromosome)

Print Friendly

染色體數目變異產生的疾病(Chromosome)
新竹縣立竹東高級中學生物科何淑媛老師/國立臺灣大學動物所陳俊宏教授責任編輯

Karyotype_color_chromosomes_white_background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在體細胞進行有絲分裂或是生殖細胞進行減數分裂時,因為若干原因造成染色體的分離異常現象,也就是沒有平均分配到子細胞中,使得子細胞的染色體產生數目上的變異。染色體數目的變異可分為整倍體(Euploidy)及非整倍體(Aneuploidy)的改變:整倍體中有單倍體或三倍以上的多倍體、缺對體或雙缺對體等,動物若發生這些情況的存活率極低,即使能存活,也很難繁殖後代。能夠存活但有個體疾病的動物,大多是非整倍體的染色體數目改變所造成。然而,植物的單或多倍體的現象卻相當常見。

發生在體細胞的染色體數目變異,影響程度視其發生在胚胎發育的早或晚期、在哪一個染色體發生、以及發生的組織部位而定。1919年史特地凡特(A. H. Sturtevant)摩根(T. H. Morgan)和柏力其(C. B. Bridges)發現果蠅的雌雄嵌合體(chimera),經過研究發現在受精卵第一次有絲分裂時,一個分配到正常的XX染色體,另一個因為失去其中一個X染色體,只分配到一個X染色體,這兩個細胞會發育成身體的左右兩側,XX的一側會表現出雌性,而只含一個X的一側則是表現出雄性性徵。如果是在胚胎發育末期的有絲分裂才發生X染色體的缺失,那麼雄性占的比例就會比較小。在人類的雄性胚胎,若是某個細胞缺失了Y染色體,日後發育出的個體也會有雌雄鑲嵌的現象。

染色體數目變異若是發生在減數分裂,會造成配子攜帶不正常數目的染色體,這些配子通常沒有受精能力,即使能與卵結合,該受精的胚胎會因為無法正常發育,而造成流產。1921年柏力其發現果蠅若缺少第四對染色體其中1條時,牠的大小、體色、翅膀等都和正常果蠅不同。

在人類,最為人所知的染色體變異應該是唐氏症(Down’s syndrome),第21對染色體有3條,此胚胎通常在母體內即會死亡,不過仍有1/700的出生機率,但包括智能、心臟功能、骨骼及肌肉的發育都會異常,平均壽命是16.2歲。第18對染色體多一條為愛氏症(Edward’s syndrome),發生率為1/8000,大部分在一年內夭折。帕氏症(Patau’s syndrome)是第13對多一條,發生機率為1/20000,多在出生3個月內夭折。

還有一些較常見的是發生在性染色體的變異,如克氏症(Klinefelter’s syndrome,XXY或XXXY或XXXXY等),機率為1/500,身高較高,外表為男性,但有女性傾向,如胸部會發育、睪丸較小、不孕等,智能也會異常。三X症(Triple X syndrome, XXX),機率為1/700,外表是女性,智能正常或稍低,生育正常或不孕。超雄症(Supermale syndrome, XYY),發生率為1/1000,外表男性,身高較高,臉圓明顯有粉刺,智商在80-95之間,有些具有較強之攻擊性或反社會人格。特氏症(Turner’s syndrome, XO),發生率為1/2500,外表女性,但胸部、卵巢等第二性徵發育不良,無巴爾氏體(Barr body),身材矮小,且有蹼頸的現象。

 

參考資料:陳嘉芬,現代遺傳學,第一版,1995,藝軒圖書出版社。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6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