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對淹水(Flooding)的反應

Print Friendly

植物對淹水(Flooding)的反應
台北市立建國中學生物科劉玉山老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張永達副教授責任編輯

世界各地都有淹水的情況發生,若能更了解植物如何在淹水的情況下生長,將有助於我們解決生態及農業上的問題。
一般土壤體積的 30% 左右為土壤空隙,通常可維持15~20% 的 O2 濃度,足夠供應根的生長所需。

當植物遭逢淹水逆境時,植物根部附近的土壤空隙會充滿水分,土壤中有益微生物死亡,一些厭氣性微生物會行無氧呼吸,使得硫化氫、二價鐵、CO2 及 CH4 等還原性物質生成,造成土壤通氣性不良,引發根部吸水能力降低,植物發生營養失調或病蟲害感染。除少數水生植物外,淹水將對植物生長發育造成傷害。 植物在淹水下,會影響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固氮作用、水分和無機鹽類的吸收,促進植物體內荷爾蒙如離層酸(abscisic acid,ABA)或乙烯含量的增加,以及脯胺酸(proline) 的累積。

一般而言,濕地作物如水稻、筊白筍、水蕹菜等具有很強的抗濕強。造成植物抗濕性較強的生理原因很多,主要是以增加不定根、通氣組織及改變代謝機制來適應淹水逆境。一般相信淹水時,會誘導乙烯的生成,根部皮層接受乙烯訊息,誘發其形成通氣組織。通氣組織(aerenchyma)是指有些植物其植株莖幹及根部成熟的皮層細胞會破裂,或細胞排列疏鬆細胞間隙變大,形成一些呈連續狀的細胞間隙,有利於地上部空氣運送至根部。

通氣組織被認為可幫助植物莖的生長,使植物在缺氧的情況下生存下來,如降低氧等其他氣體運送到植物的阻力;增加氧氣的儲存空間等。研究也發現,許多植物淹水後,植物生長受阻,乾物重減少,而根/莖比亦減少,然而植株會形成不定根,不定根之通氣組織也會增加。 抗濕植物也可能以不同的代謝途徑以適應淹水的環境,例如水稻的根部細胞有許多過氧化體分散於細胞質中,可進行乙醇酸代謝途徑(glycolate pathway),過氧化體的過氧化酵素會將根部附近產生的還原性物質、芳香族化合物等氧化,產生大量的過氧化氫,過氧化氫再經催化酶分解成水與氧,以度過淹水的逆境。

參考資料: http://cec.npust.edu.tw/e-learning/agro … %B3%B9.pdf
http://140.112.88.1/seminar/article.php/1
http://www.bio.ncue.edu.tw/~polyamine/c … pade_6.htm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 6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