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利共生

Print Friendly

片利共生 (Commensalism)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生態演化組碩士生 江岱珈

片利共生 (commensalism) 一詞中的 commensal 指的是同桌共餐,用於描述生態學中族群之間的互動,其中一物種從另一物種中得利,但不會造成另一物種的損失或影響極小。此種弱交互作用在各族群間普遍存在,獲得的利益有營養、庇護、播遷,而提供利益的族群數量通常比得利的族群大,得利族群的形態與行為適應改變也比較多。

以下就不同片利共生的形式作介紹:

  • 攜撥(或稱寄載現象,phoresy)是指藉由附生在其他動物的身上,達到族群播遷、得到營養或庇護的目的。某些種類的偽蠍 (pseudoscorpion) 會附生於蠅類身上以蟎為食(圖一),蟎也會寄生在哺乳類及鳥類動物的表皮,以皮膚碎屑為食並透過毛髮或翅羽得到庇護,有些發展出專一性,有些則普遍出現在不同的族群間。
    fig

    圖一 偽蠍與蠅。(圖片來源:參考文獻3.)

  • 寄居 (inquilinism) 是指一物種利用其他生物的組織生長,例如部分蘭科植物寄生在樹上、使用天然樹洞的鳥類。
  • 後寄生 (metabiosis) 是指一物種間接利用其他生物所創造的環境,例如寄居蟹使用死去的貝類殼當作庇護,或是以屍體為食的蛆蟲皆屬此種片利共生關係。

部分科學家對於片利共生的定義保留質疑態度,因為得利的一方是否真的對於另一方沒有正面或負面的影響?以寄生於動物皮膚表面的蟎為例,過多的蟎寄生仍會對宿主造成不良的影響,而過度生長的附生植物也有可能降低宿主植物得到的陽光量,進而影響宿主植物的生長,蟎的寄生也可能會導致鳥類飛行阻礙,使得宿主鳥類必須花更多能量於移動或捕食。不可否認的是自然界確實存在片利共生的關係,然而此種物種間的交互作用對於生態系的影響,有待更多研究努力才得以釐清。


參考文獻

  1. Levin, S. A., Carpenter, S. R.,Godfray, C. J.,. Kinzig, A. P., Loreau, M., Losos, J. B., Walker, B. & Wilcove, D. S. eds. (2009). The Princeton guide to ecology, Part II.11 Mutualism and Symbiosi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 van Beneden, P. J. (1876). Animal parasites and messmates. London, Henry S. King.
  3. 圖一 偽蠍與蠅。(圖片來源:Sarefo. 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Leptopeza.flavipes.with.Lamprochernes.2.jpg )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