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e
  • 【極端氣候系列報導】(三):暴風雪和豪大雨 2016/07/14

    極端氣候系列報導(三):暴風雪和豪大雨
    自由撰稿者 林如雲編譯 /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汪中和 責任編輯

    連結:極端氣候系列報導(二):波波湖蒸發了

    全球暖化及聖嬰現象的極端化不僅使得地球表面的平均溫度不斷上升,讓玻利維亞的波波湖蒸發消失,也帶來了我們從未想到的現象 ─ 暴風雪和豪大雨。

    2016年一月暴風雪襲擊美國東岸,這場暴風雪的強度極為罕見,紐約甘迺迪機場在1月23日就下了77公分厚的大雪,是當地有史以來單日下雪的最高記錄。由這場暴風帶來的連環車禍,或因室外剷雪引發的心臟病,造成近30人死亡。 Continue reading →

  • 【極端氣候現象系列報導】結語:積極準備 防範未然 2016/07/14

    聖嬰現象系列報導〈結論〉:積極準備 防範未然
    自由撰稿者-林如雲編譯 /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汪中和 責任編輯

    連結:極端氣候系列報導(三):暴風雪和豪大雨

    在介紹聖嬰現象對人類所造成的影響後,許多人也許會問:我們可做什麼來防止聖嬰現象的形成嗎?

    答案是:我們無法阻止聖嬰現象的發生,但我們確可以將聖嬰現象所造成的傷害減到最低。 Continue reading →

  • 物理模擬影片九: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 2016/06/29

    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 (Kepler’s Laws of Planetary Motion)
    國立臺灣大學物理學系石明豐教授

    72948_p1

    這個程式模擬克卜勒三大定律中的第一和第三定律,一個彗星以橢圓軌道繞著恆星公轉且此恆星是此橢圓的一個心;此外,此彗星和恆星的中心的連線在固定時間裏,所掃過的面積也會相同。 Continue reading →

  • 臺大梁次震中心成功發射 伽瑪射線爆人造衛星望遠鏡 2016/04/28

    臺大梁次震中心成功發射 伽瑪射線爆人造衛星望遠鏡
    臺灣大學梁次震宇宙學與粒子天文物理學研究中心(LeCosPA) 新聞稿

    UFFO 望遠鏡升空了!一個為追蹤伽瑪射線爆早期光芒的太空望遠鏡,安裝在羅蒙諾索夫衛星上,今日由俄國聯盟號2.1a火箭從東方航天港發射場(Vostochny Cosmodrome)發射升空。

    02vv

    聯合號火箭(Soyuz-2.1a)矗立在東方港航天發射場的發射台上。(圖片來源:臺大梁次震中心提供)

    UFFO國際團隊2 開發一個具追蹤光源的太空望遠鏡3 ,可以偵測由伽瑪射線爆(Gamma-Ray Burst, GRB)初期(<1分鐘)所放出的X光、紫外光及可見光。伽瑪射線爆是宇宙中從大霹靂創生以來最猛烈的爆炸。這個太空望遠鏡安裝於羅蒙諾索夫(Lomonosov)衛星上,並在俄國遠東地區新建的東方航天港火箭發射場(Vostochny Cosmodrome) 首次發射。這個UFFO/Lomonosov 衛星將要觀測伽瑪射線爆初期亮度暴增的階段,將開展伽瑪射線爆研究的新視野,以增進人類了解早期宇宙狂暴的一面。 Continue reading →

  • 沉睡的怪獸黑洞:臺灣旅美科學家馬中珮發現超大黑洞 2016/04/11

    沉睡的怪獸黑洞
    科學Online特約編譯 柯廷龍 / 國立臺灣大學物理學系教授 王名儒 責任編輯

    編譯來源:Behemoth Black Hole Found in an Unlikely Place, NASA

    天文學家利用哈伯望遠鏡和位於夏威夷的雙子星望遠鏡,在太空中一個比較稀疏的區域發現了一個超大黑洞,質量有太陽170億倍大。這次的發現告訴我們這種「怪獸」物體可能比我們所想的還要常見。目前最大的黑洞的質量是太陽的210億倍,它坐落在后髮座星系團,一個擁有1000星系的星系團,新發現的黑洞只比它小一些。 Continue reading →

  • 外太空生物學與外星生物學 2016/01/15

    外太空生物學與外星生物學(Astrobiology and Exobiology)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碩士 陶韻婷

    在浩瀚的星際世界中究竟有沒有其他生物存在,不僅僅是科幻小說迷好奇的問題,更是科學家們實際研究的領域。最早出現的太空生物學 (astrobiology) 是研究整個遼闊宇宙中生命的起源、演化、分布與未來的發展,希望能找到太陽系中或太陽系以外我們可能棲息的其他星球,同時研究地球生命的起源與初期演化,並探討地球上的生命能否適應外太空嚴苛的環境。於 2015 年上映的熱門科幻電影,絕地救援 (The Martian),講述太空人主角因意外獨自被遺棄在火星上,試著靠種植馬鈴薯,達到自給自足在地球以外的地方存活的橋段,也是科學家們致力的方向之一。

    Continue reading →

  • 2016年的天文大小事 2015/12/31

    2016年的天文大小事
    高瞻計畫特約編譯葉承効/國立臺灣大學物理學系王名儒教授責任編輯

    編譯來源:Astronomy Calendar of Celestial Events for Calendar Year 2016

    2016年的天文事記包括觀賞月球盈缺、流星雨、日蝕月蝕、天體的合衝等諸多天文現象的日期與時間。本文所列出的,幾乎都是大家用肉眼就可以觀賞的天文事件,不過有一些仍會需要雙筒望遠鏡,才能看到最佳的景觀。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本文所述時間皆為世界標準時間(UTC),並非臺灣的當地時間。

    ▉ 一月

    ◕ 3-4日的象限儀座流星雨──象限儀座流星雨屬於中大型的流星雨,最高峰時可以達到每小時40顆流星。象限儀座流星雨來自2003年發現的熄火彗星2003 EH1所殘留的宇宙塵。每年的一月1日至5日都可以觀賞到這場流星雨,而今年的峰期將會是3日的晚上至4日的清晨。雖然當天的娥眉月會影響最亮的流星的可視度,但是如果耐心等待,還是可以觀賞到壯觀的流星雨。最好的觀賞地點會是午夜後光害小的場所。流星會從牧夫座的方位射出,但是整個天空都可以看到它們的蹤影。 Continue reading →

  • [影音] CASE電影講座:百年熒惑說分明 ─ 從「絕地救援」談太空探險 2015/11/19

    [影音] CASE電影講座:百年熒惑說分明 ─ 從「絕地救援」談太空探險

    ◕ 講者:陳文屏 (國立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所長)

    ◕ 時間:104年11月6日(五)19:00-21:00

    ◕ 地點:國立臺灣大學 思亮館國際會議廳 

    火星大概是最引人入勝(以及煩惱)的天體之一。它雖然不像彗星般來無影去無蹤,形狀又變化莫測,但卻讓古今觀察者摸不著頭緒;暗紅的外觀引發血光戰爭的聯想,使得「火星人」幾乎成了「外星人」的代名詞,到底怎麼回事?我們從您我都知道的東西開始,然後談到我自認知道些皮毛,而猜想您可能不知道的事情,然後說說我也不知道的事情。當然,無論如何還是要想辦法把隊友從火星拯救回來,所以讓我分享觀賞「絕地救援」的心得,談談探索甚至殖民火星,以及進一步太空探險有哪些挑戰,以及目前的進展。 Continue re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