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e
  • 臺灣海峽(Taiwan Straits)海流介紹 2011/07/28

    臺灣海峽(Taiwan Straits)海流介紹
    國立南科國際實驗高級中學地球科學科許群老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吳朝榮教授責任編輯

    大約十年前的五月,華航CI611班機在飛往香港的途中於澎湖海域失事,此一事件震驚國內外。意外發生後相關單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海空搜索搶救工作,而國內的海洋學者專家更是自發性提供水下搜救相關協助,更有學者將過去所收集的海流資料輔以海洋數值模式數據,歸納出殘骸可能漂流的方向,供救難單位做參考,以增加殘骸打撈的效率。藉此意外事件,社會大眾對於臺灣海峽的海流狀況也有了初步印象。

    Continue reading →

  • 臺灣海峽(Taiwan Straits)地理環境介紹 2011/07/28

    臺灣海峽(Taiwan Straits)地理環境介紹
    國立南科國際實驗高級中學地球科學科許群老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吳朝榮教授責任編輯

    前言
    「十去,六死,三留,一回頭。」,這句臺灣諺語描寫著先民從中國大陸渡海來臺的艱辛,十人渡海來臺,過半數途中命喪黃泉,唯三人安全抵臺,而剩下的那位則 是打退堂鼓走了回頭路,這段渡海橫洋的過程,可謂是驚濤駭浪,萬分驚險。過去,海洋探測技術尚未成熟,我們對臺灣海峽地形及海流狀況的認知稍嫌不足,橫渡 海峽的未知與危險自然不言而喻。

    Continue reading →

  • 海水的組成 2011/07/28

    海水的組成 (seawater)
    國立百齡高級中學地球科學科汪伃鮶老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吳朝榮教授責任編輯

    圖片來源:http://en.wikipedia.org/wiki/Seawater

    走到海邊,問你對海洋的感覺,你會怎麼回答?深邃遼闊、或是又鹹又苦?

    其實海洋剛形成時體積不大,也不會像現在這樣帶著又鹹又苦的味道,是後來由火山活動釋出硫、氯離子及金屬離子,並且在水循環過程中,溶出岩石中所含的鹽分,也溶出金屬離子;海底岩石也會是出鹽類,才慢慢演化成現今的海洋。下圖是目前海水主要成分。

    Continue reading →

  • 海岸(coast)變遷 2011/07/28

    海岸(coast)變遷
    國立百齡高級中學地球科學科汪伃鮶老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吳朝榮教授責任編輯

    有許多因素會使海岸的侵蝕與堆積作用重新做調整,進而造成海岸變遷。海平面升降可分為全球性與區域性的。

    全球性是由全球平均氣溫的改變影響了冰川的溶化體積,進而影響海平面的升降。

    區域性改變的原因:

    1.板塊擠壓造成陸地的抬升;以台灣為例,台灣是聚合性版塊邊界,造山運動至今仍繼續進行著,使得海蝕平台被抬升形成海階地形。也使得台灣地形陡峭,加速 河流侵蝕速率。另外岩層破碎、多斷層、地震等現象,都使岩層易發生鬆動、崩落,增加泥砂量。當泥砂入海再受到沿岸流的搬運形成了台灣西岸中段廣大的沉積平 原及海埔新生地。

    2.冰河覆載消退造成陸地的抬升;以台灣為例,距今約1萬8千年前的最近一次冰河期,造成全球海平面下降,台灣周圍海平面比現在低約120公尺,因此台灣 海峽大部分的海床露出海平面,使得台灣與大陸相連。像我們曾在澎湖海域發現長吻鱷、大象、犀牛、與鹿的化石等等現象。脫離冰期後,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又上 升,海水便又覆蓋了台灣海峽。

    Continue reading →

  • 洋流 2011/07/21

    洋流 (Ocean Current)
    國立百齡高級中學地球科學科汪伃鮶老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吳朝榮教授責任編輯

    海洋中的水一直在運動,具有較大規模、流向穩定的海水流動稱之為洋流,也稱為海流。

    一般把大洋的流動稱之為洋流(方向大致固定),近海的稱為海流。 Continue reading →

  • 台灣最古老、最完整的脊椎動物化石 – 潘氏澎湖鱷簡介 2011/07/19

    台灣最古老、最完整的脊椎動物化石 – 潘氏澎湖鱷簡介
    國立馬公高中地球科學許志鵬老師(澎湖縣文化局博物組/澎湖縣自然學友之家 志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劉德慶教授責任編輯

    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古生物專家策展的《史前巨鱷:潘氏澎湖鱷特展》,自2009年3月31日起在澎湖縣文化局科學館開放參觀,展示內容涵括了「時間與空 間」、「血緣與系譜」、「潘氏澎湖鱷介紹」、「石破天驚大事證」、「科學發掘、復原、保存與典藏」、「疱丁解鱷,遊刃有餘」、「馬來鱷多樣性與古地理分 佈」以及「為什麼?給我一個答案」等主題,兼具科學普及、知識傳達與休憩娛樂效果。

    1.發現
    2006年3月25日,媒體首度批露,在澎湖西嶼的內垵遊憩區,一位怪手駕駛潘明國先生,在乾潮時低潮線附近玄武岩下方(圖1中央)的砂層凸出物,發現大 牙齒化石,以為恐龍而將其挖出。見報後,澎湖縣文化局請台中科博館古生物專家到澎湖鑑定,因為這化石比低潮線附近最老玄武岩(1千4百萬年前噴發)更早更 老,將會是台灣最古老的脊椎動物化石,而且最完整。雖然整體保存率近70%,但是如果由專家來挖會更完整,因此,這事件教導我們,發現珍貴的化石,記得通 報博物館,請專家來挖。專家來挖之前,寧可讓化石保存在地層或水中,任意開挖,會破壞太多,光擺著也可能乾裂風化。

    Continue reading →

  • Vixen SXW赤道儀架設方式與注意事項(二) 2011/07/07

    Vixen SXW赤道儀架設方式與注意事項(二)
    臺北市立南湖高中地球科學教師 吳昌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傅學海副教授責任編輯

    12.接上SXW赤道儀的控制器STARBOOK與赤道儀的電源(如果第7步驟時已安裝STARBOOK就跳過此步驟)
    13.依照步驟7-3~7-7進入紅色底色的望遠鏡操作模式。按下menu鍵,選擇polar axis light brightn,並準備按下STARBOOK右方呈現菱形狀排列的四個按鈕的上方鍵或下方鍵。
    14.以逆時針旋轉方式打開極軸望遠鏡後方的藍色保護蓋,眼睛自極軸望遠鏡後方看進去,同時以STARBOOK右方的上方鍵或下方鍵調整極軸紅光照明的亮暗,直到同時可以看清楚內部刻度與星點,越暗越好。
    15.左手按住極軸望遠鏡本體旁標示有E 20 10 0 10 20 W的圓盤,右手以順時針方向旋轉極軸望遠鏡本體,直到短白線對準E方向1的位置(圓盤上並沒有標示1在哪裡,自己將短白線對準0偏E一些些的地方即可)

    Continue reading →

  • Vixen SXW赤道儀架設方式與注意事項(一) 2011/07/07

    Vixen SXW赤道儀架設方式與注意事項(一)
    臺北市立南湖高中地球科學教師吳昌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傅學海副教授責任編輯

    日本Vixen公司所出產的輕型赤道儀,因為其日本製造的品質,加上其重量與價位控制在較可接受的範圍,在臺灣各級學校的能見度相當高。從2003年以前的GP、GPD,更早之前的SP赤道儀,一直到後來全新設計的SXW赤道儀,都是陪伴許多高中天文社員的天文儀器。

    Vixen GP、GPD、SP赤道儀,其架設與設定方式大同小異,詳細的架設與校正極軸方法,可以參閱《追星族的天空奇緣》一書裡的「星八課」。但是後來許多學校添購SXW赤道儀之後,卻以之前GP或GPD的使用習慣,來套用在這一臺以不同思維研發的赤道儀上,造成因錯誤使用而損壞的狀況發生。此文的撰寫就是希望能避免此類事情一再重演。

    Vixen SXW赤道儀的架設流程基本上與一般赤道儀相同,但其中有幾個為了方便使用而更改的新設計,將會於此文特別強調其調整與注意的重點。架設流程如下:

    1.將赤道儀的三腳架完全撐開,並將每支腳伸長約1半的長度。
    目的:架設過程中如果發現需要調整水平,就可以有上下調整的空間。

    Continue re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