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h1
  • 複數 (Complex number) 2010/11/18

    複數 (Complex number)
    國立台南第一高級中學數學科林倉億老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洪萬生退休教授責任編輯

    「哪一個數的平方會是 $$-1$$?」一般人的生活經驗中根本不會遇到這樣子的數,就算是用一般用的計算機,怎麼按也按不出來。不過,確實有這樣子的數,我們把平方等於 $$-1$$ 的數記作 $$\sqrt{-1}$$,並用「$${i}$$」來表示 $$\sqrt{-1}$$,即 $$i^2=-1$$,「$$i$$」就稱為「虛數單位」。

    從此,平方之後等於一個負數的,或是偶數次根號之中為負數的,都可以用「$$i$$」來表示。例如平方之後等於 $$-2$$ 的數就記作 $$\sqrt{-2}$$,則 $$\sqrt{-2}=\sqrt{2}\times\sqrt{-1}=\sqrt{2}i$$,平方就得 $$(\sqrt{2}i)^2={\sqrt{2}}^2\cdot{i}^2=2\cdot(-1)=-2$$。至於在人類歷史上,虛數 $$\sqrt{-1}$$ 是怎麼誕生的,在此不多作說明,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閱陳鳳珠的〈虛數 $$\sqrt{-1}$$ 的誕生〉。

    Continue reading →

  • 根號2是無理數的幾何證法與逼近(Geometric proof for the irrationality of 2 and 2010/11/18

    根號2是無理數的幾何證法與逼近(Geometric proof for the irrationality of $$\sqrt{2}$$ (and its approximation)
    臺北市立西松高中數學科蘇惠玉老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洪萬生退休教授責任編輯

     一、幾何法

    要證明「$$\sqrt{2}$$ 是無理數」,亦即證明正方形的邊長與對角線是不可公度量的,可以從純粹幾何的角度來證明。畢竟,無理數的「不可公度量性」,就是從幾何量的度量產生,它的定義,本身就有很強烈的幾何意涵。

    如下圖:$$d,a$$ 分別是正方形 $$ABCD$$ 的對角線與邊長,利用輾轉相減的方法,從 $$d$$ 中減去 $$a$$,剩下的為 $$\overline{CF}=d-a$$;再從 $$a$$ 中減去 $$d-a$$,得到 $$\overline{CE}=a-(d-a)=2a-d$$;接下來,以 $$\overline{CF}$$ 為一邊,$$\overline{CE}$$ 為對角線,得到正方形 $$CFEG$$。 Continue reading →

  • 99課綱的教與學的問題(Reflection on 99 Se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Curriculum) 2010/11/17

    99課綱的教與學的問題(Reflection on 99 Se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Curriculum)
    台北市立西松高中 蘇惠玉老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洪萬生退休教授責任編輯

    高中數學課程在繼88課程綱要結束之後,95暫綱也即將邁入尾聲,高中數學即將迎接一個全新的年代。全新的改變會帶來衝擊是一定的,但是,高中數學教師如何在上層決定的改變之下「生存」?是以不變應萬變?還是應該要順應潮流走? Continue reading →

  • 插值多項式的教與學問題(Teaching and Learning Issues on Interpolation Polynomial) 2010/11/17

    插值多項式的教與學問題(Teaching and Learning Issues on Interpolation Polynomial)
    台北市立西松高中蘇惠玉老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洪萬生退休教授責任編輯

    99課綱中最為數學教師不解與頭痛的問題,應該就是插值多項式了。在課綱的 應該就是插值多項式了。在課綱的 專刊說明中提到:

    在一般多項式的應用中有兩個課題,一是多項式的求值,一是插值多項式。原則上多項式可以透過四則運算求值,也因為如此,多項式被用來逼近一般函數,並用來求一般函數的近似值。另外,多項式也被用來作為插值的工具。插值的方法很重要,它用少量的數據表現連續型的資訊,展現數學的效率與精確性。

    Continue reading →

  • 「數學歸納法」為什麼會對? 2010/11/17

    「數學歸納法」為什麼會對?(Why does “Mathematical Induction” work?)
    中央研究院數學所李國偉研究員/中央研究院數學所李國偉研究員責任編輯

    給定一個關於正整數 $${n}$$ 的敘述 $${P(n)}$$,數學歸納法用下面兩個步驟證明 $${P(n)}$$ 對於所有正整數 $${n}$$ 都成立:

    1、(歸納基礎)證明 $$n=1$$ 時,$${P(1)}$$ 成立。
    2、(歸納步驟)假設 $$n=k$$ 時 $${P(k)}$$ 成立,證明當 $$n=k+1$$ 時 $$P(k+1)$$ 成立。

    在一般教科書裡,有時會給出其他形式的數學歸納法。譬如,給定一個正整數 $$m$$,下面這種形式的數學歸納法,可以在兩步內證明 $${P(n)}$$ 對於所有不小於 $$m$$ 的正整數 $$n$$ 都成立: Continue reading →

  • 「數學歸納法」其實不歸納 2010/11/16

    「數學歸納法」其實不歸納(Mathematical Induction is not induction at all)
    中央研究院數學所李國偉研究員/中央研究院數學所李國偉研究員責任編輯

    通常教科書裡講解數學歸納法時,會出現類似下面的陳述:給定一個關於正整數 $${n}$$ 的敘述 $${P(n)}$$,如果想證明 $${P(n)}$$ 對於所有正整數 $${n}$$ 都成立,只需做兩件事:

    1、(歸納基礎)證明 $${n}=1$$ 時,$${P(1)}$$ 成立。
    2、(歸納步驟)假設 $${n}={k}$$ 時 $${P(k)}$$成立,證明當 $${n=k+1}$$ 時,$${P(k+1)}$$ 成立。

    當這兩件任務完成後,$${P(n)}$$ 就對所有正整數 $${n}$$ 成立了。 Continue reading →

  • 證明是一種說服的過程(Proof is a process of persuasion) 2010/11/16

    證明是一種說服的過程(Proof is a process of persuasion)
    中央研究院數學所李國偉研究員/中央研究院數學所李國偉研究員責任編輯

    1994年10月外爾斯(Andrew Wiles)完成了著名的「費馬最後定理」的證明,確定下面的命題為真:

    $$(*)$$「當正整數 $${n}>{2}$$ 時,不可能存有三個正整數 $$a$$、$$b$$、$$c$$,使得 $${a^n}+ {b^n} = {c^n}$$。」

    雖然1637年費馬(Pierre de Fermat)首先斷言此定理成立,並且宣稱自己找到一個巧妙證明,卻因為書本的邊緣太小寫不下,但是直到外爾斯的論文正式發表之後,數學界才真正接受「最後定理」為定理。 Continue reading →

  • 1為什麼不該是質數? 2010/11/15

    1為什麼不該是質數? (Why “1” should not be a prime number?)
    中央研究院數學所研究員 李國偉

    一般教科書裡定義什麼是質數時,會與下面這段話的說法大同小異:

    「一個大於 $$1$$ 的正整數 $$p$$,如果只有 $$1$$ 和 $$p$$ 本身兩個正因數時,則稱 $$p$$ 為質數。
    如果還有異於 $$1$$ 和 $$p$$ 的正因數時,則稱 $$p$$ 為合數。」

    從這類定義可看出,所有正整數除了劃分為質數與合數兩類外,還有一個孤零零的 $$1$$。然而表面上看來 $$1$$ 也只有 $$1$$ 和它本身為正因數,那麼 $$1$$ 為什麼就不能算是質數呢?倘若 $$1$$ 也算做質數,所有正整數就只需劃分為兩類,不是更單純一些嗎? Continue re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