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h1
  • 柯瓦列芙斯卡婭(Sofia Kovalevskaya) 2010/11/01

    柯瓦列芙斯卡婭(Sofia Kovalevskaya)
    國立臺灣大學數學系翁秉仁副教授/國立臺灣大學數學系翁秉仁副教授責任編輯

    蘇菲亞‧柯瓦列芙斯卡婭(Sofia Kovalevskaya, 1850~1891,舊文獻常拼成 Sonya Kovalevsky)生於莫斯科,卒於斯德哥爾摩。她是俄國著名女數學家,在偏微分方程與數學物理貢獻卓著。柯瓦列芙斯卡婭生長於民風保守的俄羅斯社會,做為一名女性數學家,她的奮鬥艱苦異常。 Continue reading →

  • 姬曼 (Marie-Sophie Germain) 2010/11/01

    姬曼 (Marie-Sophie Germain)
    國立臺灣大學數學系翁秉仁副教授/國立臺灣大學數學系翁秉仁副教授責任編輯

    瑪麗蘇菲‧姬曼 (Marie-Sophie Germain, 1776-1831) 生卒於巴黎。她是十九世紀初法國甚至世界最重要的女數學家。在數論與物理的彈性理論方面皆有貢獻。

    姬曼生於法國殷實的中產階級之家,父親經商,後來曾經擔任法國銀行總裁。她成長於新舊交替的法國大革命年代,姬曼的家庭是當時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聚集所,因此姬曼在幼年起就經常接觸政治與哲學上的討論話題。 Continue reading →

  • 海芭夏 (Hypatia of Alexandria) 2010/11/01

    海芭夏 (Hypatia of Alexandria)
    國立臺灣大學數學系翁秉仁副教授/國立臺灣大學數學系翁秉仁副教授責任編輯

    亞歷山卓的海芭夏(Hypatia of Alexandria,約370-415)是已知的第一位重要女數學家。

    海芭夏是埃及數學與哲學家席翁 (Theon of Alexanderia)的女兒,家學淵源的她據稱曾遊學於雅典。年方卅,就已經成為亞歷山卓當時新柏拉圖哲學學派的學術領袖。 Continue reading →

  • 自然指數與科學記號 2010/10/25

    自然指數與科學記號 (Natural Exponents and Scientific Notations)
    國立中央大學數學系單維彰副教授

    我們知道乘法是簡化同一數連加若干次的記錄方式,例如 $$2+2+2+2=2\times{4}$$ 而在同一數連乘時,我們也有簡化的記錄方式,稱為次方。例如二連乘五次 $${2}\times{2}\times{2}\times{2}\times{2}$$ 可以記錄成 $${2^5}$$,讀作二的五次方;其中寫在底下的 $$2$$ 稱為底數,寫在右上角的 $$5$$ 稱為指數Continue reading →

  • 彩虹的「若…,則…」 2010/10/15

    彩虹的「若…,則…」
    中央研究院數學所李國偉研究員責任編輯

    當你在住宅區裡散步時,有可能看到人家的牆上或門上釘了一塊牌子,上面寫著「內有惡犬,閒人勿進。」說自家的狗狗是「惡犬」,似乎有點不夠善待自己的寵物。在國外你有可能看到下面這種比較文雅的警語:

    Dogs that bark do not bite. Our dog does not bark. (會叫的狗不咬,我家的狗不叫。) Continue reading →

  • 真值蘊涵 2010/10/15

    真值蘊涵 (material implication)
    中央研究院數學所李國偉研究員責任編輯

    條件句「若…,則…」中的「…」可用符號代替,便寫成「若 $$p$$,則 $$q$$」,甚至更簡化為「$$p\rightarrow q$$」或「$$p\Rightarrow q$$」。這裡用的符號 $$p$$ 與 $$q$$ 稱為「命題符號」,而 $$\rightarrow$$ 與 $$\Rightarrow$$ 稱為「蘊涵符號」,所以條件句也可稱為蘊涵句。命題符號的特點是我們可以賦予它真假值,真值用 $$\bf T$$ 代表,假值用 $$\bf F$$ 代表。蘊涵符號的作用其實是一種連結詞,它把兩個組成份子的命題連結在一起,產生一個新的複合句。 Continue reading →

  • 排容原理(Principle of Inclusion and Exclusion)(一) 2010/10/15

    排容原理(Principle of Inclusion and Exclusion)(一)
    國立高雄大學應用數學系游森棚副教授責任編輯

    排容原理( Principle of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簡稱PIE),是高中排列組合的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基礎原理(前兩個是「乘法原理(Rule of Product)」與「加法原理 (Rule of Sum)」) 亦有一些書按英文順序直譯為容斥原理(或許這是比較好的翻譯)。

    排容原理中的「排」 是指「排除」,「容」是指「容納」。 基本上的想法就是「多退少補」 — 多算的要排除,少算的要加進來。從原文亦可以清楚看出這個原理的精神。
    Continue reading →

  • 抽樣調查(1)前言(Survey sampling-1.Introduction) 2010/10/15

    抽樣調查(1)前言(Survey sampling-1.Introduction)
    國立高雄大學應用數學系黃文璋教授
    責任編輯

    一般人聽到調查 (investigation)二字,都會有些警覺。我國行政院法務部有調查局,要是調查局來找你,你大約不會覺得會有什麼好事。美國也有聯邦調查局(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筒稱FBI),在電影中常可看到幹練的FBI探員辦案的情景。被他們調查的,總是如人魔(Hannibal,由安東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主演)之類的人物。而那種調查,是涵蓋家世、性向、過去所做的每件事,甚至用的信紙之產地。可說是上窮碧落下黃泉,是令人毛骨悚然的投證。 Continue re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