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h1
  • 撲克牌遊戲與機率(二) 2014/08/15

    撲克牌遊戲與機率(二) (Poker game and the probability II)
    臺北市立和平高中黃俊瑋教師

    連結:撲克牌遊戲與機率(一) 

    〈撲克牌遊戲與機率(一)〉一文中,介紹了撲克牌遊戲─梭哈─的前五種牌型之組合數與出現機率,接下來,本文繼續介紹如何求得其它四種牌型的組合數與機率。最後,表列出各類牌型對應的組合數與機率之實際計算結果,並作一簡單討論與說明。

    6. 三條(three of a kind

    所謂的三條指的是 \(5\) 張牌當中,有三張數字相同,另兩張則都不相同。

    例如:\(AAAKQ\)、\(99962\)、\(777Q8\) 等皆是,亦即其牌型為 \(aaabc\)。

    我們可以利用下述方式計算出其組合數:先從 \(13\) 個數字中選出 \(1\)個作為 \(a\),

    再從其它 \(12\) 個數字中選出 \(2\) 個作為 \(b\) 與 \(c\)(這裡請注意,\(bc\)不需考慮順序,直接一次選取即可。否則若依序選完 \(a\),再選 \(b\),再選 \(c\) 會發生重複的情況,例如 \(AAAKQ\) 與 \(AAAQK\))。

    接著,從 \(4\) 種花色的數字 \(a\) 恰選三張:\(C_3^{4}\),從 \(4\) 種花色的數字 \(b\) 恰選一張:\(C_1^{4}\),

    最後,從 \(4\) 種花色的數字 \(c\) 恰選一張:\(C_1^{4}\)。

    如此,利用乘法原理可計算出所有的三條共有:\(C_1^{13}C_2^{12}C_3^{4}C_1^{4}C_1^{4}=54,912\) 種。

    其出現的機率為:\(\displaystyle\frac{C_1^{13}C_2^{12}C_3^{4}C_1^{4}C_1^{4}}{C_5^{52}}\)。此值約為 \(0.02113\)。 Continue reading →

  • 撲克牌遊戲與機率(一) 2014/08/15

    撲克牌遊戲與機率(一) (Poker game and the probability I)
    臺北市立和平高中黃俊瑋教師

    一副公正的撲克牌(Poker)共有四種花色(黑桃、紅心、方塊與梅花),各種花色包含\(13\)種數字(\(2\)、\(3\)、\(\cdots\)、\(10\)、\(J\)、\(Q\)、\(K\)、\(A\))各一張,總共\(52\)張,有時會再加上\(2\)張鬼牌。而撲克牌相關遊戲種類相當多,其中,一種常見的遊戲方式是每人發五張牌,依據牌面花色與點數所形成的牌型來決定勝負(即一般人口中所謂的梭哈)。多年前,賭神、賭俠、賭聖系列等多部膾炙人口的電影,當中藉以比賽的撲克牌遊戲皆為此類。

    遊戲當中,各類牌型的勝負比較如下:同花順 > 鐵隻 > 葫蘆 > 同花 > 順 > 三條 > 兩對 > 一對 > 其它(亂牌)。當然在同一牌型之下,必需依據相對應的數字大小來作比較。數字由大至小依序為:\(A>K>Q>J>10>9>\cdots>2\);而在某些組合中 \(A\) 也可被視為 \(1\)。也由於各類牌型的機率計算上,僅需要古典機率與組合的概念即可,因此,無論是當年的聯考或者高中機率單元的補充教材裡,皆可看見此遊戲的蹤跡。

    你也許會好奇,為什麼這些牌型大小需如此規定呢?問題的答案與機率有關。首先,從 \(52\) 張牌中取 \(5\) 張牌的所有可能性共有 \(C_5^{52}\) 種。以下,我們便對各類牌型的組合數與機率作一簡單討論與說明。在本文中,將先討論前五種牌型,而〈撲克牌遊戲與機率(二)〉中繼續討論另外四種牌型,並作進一步綜合討論。屆時讀者不難了解遊戲設計者如此規定的原因。 Continue reading →

  • 我們同一天生日(二)!(We have the same birthday!) 2014/08/12

    我們同一天生日(二)!(We have the same birthday!)
    臺北市立和平高中黃俊瑋教師

    連結:我們同一天生日(一)!(We have the same birthday!)

    〈我們同一天生日(一)〉一文中討論了下述問題:某一群人數共有 \(n\) 人,其中有某 \(2\) 個人同一天生日的機率為何?特別地,當這群人的人數到達 \(23\) 人以上時,有某 \(2\) 個人同一天生日的機率將大於 \(1/2\)。

    該文中利用反面作法,先計算 \(n\) 個人生日皆不同天的機率為:

    \(\frac{{365}}{{365}} \times \frac{{364}}{{365}} \times \frac{{363}}{{365}} \times\cdots\times \frac{{365 – n + 1}}{{365}}\)。

    因此,\(n\) 個人當中有某 \(2\) 個人同一天生日的機率為:

    \(1 – \left( {\frac{{365}}{{365}} \times \frac{{364}}{{365}} \times \frac{{363}}{{365}} \times\cdots\times \frac{{365 – n + 1}}{{365}}} \right)\) 。

    欲計算不同的 \(n\) 相對應的機率,除了可以利用計算機與電腦之外,我們還可以利用對數的概念與查表的方式,計算出上述各機率值。這裡先來看看人數為 \(4\) 個人時的例子。

    首先,計算出四個人生日皆不同天的機率 \(\frac{{364}}{{365}} \cdot \frac{{363}}{{365}} \cdot \frac{{362}}{{365}}\),這裡我們取常用對數:

    \(\begin{array}{ll}\log (\frac{{364}}{{365}} \cdot \frac{{363}}{{365}} \cdot \frac{{362}}{{365}})&=\log 364+\log 363+\log 362-3\log 365 \\ &=\log (3.64 \cdot {10^2}) + \log (3.63 \cdot {10^2}) + \log (3.62 \cdot {10^2}) \\&~~~- 3 \cdot \log (3.65 \cdot {10^2})\\&=\log 3.64 + \log 3.63 + \log 3.62 – 3 \cdot \log 3.65\end{array}\)

    Continue reading →

  • 我們同一天生日(一)!(We have the same birthday!) 2014/08/12

    我們同一天生日(一)!(We have the same birthday!)
    臺北市立和平高中黃俊瑋教師

    生活中,許多人聚會的場合裡,不免會討論生日或星座問題。也許你會發現,當人數夠多時,總是會發生某兩人同一天生日的情況。特別是在同一個班級裡,人數動輒 \(40\) 人或更多時,總會有某兩個同學同一天生日,看起來非常不可思議。所謂有緣來相聚,這是巧合嗎?還是天註定?一群人裡,有某兩人要剛好同一天生日的機率直觀上似乎很低,但真是如此嗎?數學將帶你看穿真相!

    以下,我們不考慮 \(2\) 月 \(29\) 日生日,僅考慮一年 \(365\) 天的一般情況。

    首先,兩個人恰好在同一天生日的機率為 \(\frac{{C_1^{365}}}{{{{365}^2}}}\),

    亦即從一年 \(365\) 天當中選出一天將某這兩個人的生日塞進去。

    或者你也可想成第一個人不指定哪一天,但第二個人必與第一個人同一天生日,

    故機率為 \(\frac{{365}}{{365}} \cdot \frac{1}{{365}} = \frac{1}{{365}}\) 此值約為 \(0.0027\)。一片生日蛋糕(A piece of cake)! Continue reading →

  • 和算中的行列式(5):拉普拉斯展開法(Determinants in Wasan (5): Laplace Expansion) 2014/08/10

    和算中的行列式(5):拉普拉斯展開法(Determinants in Wasan (5): Laplace Expansion)
    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林倉億老師

    連結:和算中的行列式(4):降階展開法

    日本和算家對行列式展開的研究,在關孝和之後有了長足的進展。除了前文介紹過的井關知辰外,本文要介紹另一位和算家久留島義太 (Kurushima Yoshihiro, ?-1757)及其提出的行列式展開法,相當於今日所稱的「拉普拉斯 (Pierre-Simon Laplace, 1749-1827, 法國) 展開法」。

    久留島義太屬於天才型的和算家,他對數學的認識並非來自老師的教導,而是從數學書《新篇塵劫記》中自學而來;後來與當時的和算家,特別是關流的和算家進行學術上的交流,豐富其數學研究的主題,並開拓新的研究領域,對後世和算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有人將他與關孝和、建部賢弘並稱為三大和算家。據後人的記載,久留島義太生性浪漫,雖然數學造詣很高,但沒有形成自己的門派,也沒有將著作出版,僅以稿本的形式在和算家間傳抄,身後留下《久氏遺書》一部。

    Continue reading →

  • 和算中的行列式(4):降階展開法(Determinants in Wasan (4): The Reductive Algorithm) 2014/08/10

    和算中的行列式(4):降階展開法
    (Determinants in Wasan (4): The Reductive Algorithm)
    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林倉億老師

    連結:和算中的行列式(3):關孝和的《解伏題之法》(下)

    關孝和提出相當於今日的行列式求法後,吸引不少和算家相繼投入研究,不僅改正了關孝和算法中的錯誤(當行列式是五階以上時,所求得的值是錯的),也提出了新的算法。本文要介紹的,就是相當於今日高中課堂上俗稱的「降階展開法」,也稱為「范德蒙 (Vandermonde, 1735-1796, 法國) 展開法」。

    在目前可見的文獻中,最早寫出這個算法的是井關知辰 (Izeki Tomotoki)。井關知辰在1690年所著的《算法發揮》上卷中,用「陽率」來稱呼行列式,而「陰率」則是行列式展開後的結果。例如,「平陽率」、「立陽率」、「三陽率」分別代表二階、三階、四階行列式,「平陰率」、「立陰率」、「三陰率」則代表對應的行列式展開式。井關知辰在書中最高列出了「四陽率」與「四陰率」,也就是五階行列式及其展開式,並寫下如何展開更高階「陽率」的方法。  Continue reading →

  • 和算中的行列式(3):關孝和的《解伏題之法》(下)(Determinants in Wasan (3): Seki Takakazu’s Kai Fukudai no Ho (Methods of Solving Secret Questions), Part 2) 2014/08/10

    和算中的行列式(3):關孝和的《解伏題之法》(下)(Determinants in Wasan (3): Seki Takakazu’s Kai Fukudai no Ho (Methods of Solving Secret Questions), Part 2)
    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林倉億老師

    連結:和算中的行列式(2):關孝和的《解伏題之法》(上)

    〈和算中的行列式(2):關孝和的《解伏題之法》(上)〉介紹了關孝和如何從解多元高次方程組中,發展出類似今日行列式的概念。然而,即便是今日,多元高次方程組求解仍是一件困難的工作。所以,關孝和能處理多元高次方程組,更顯得他在數學上的造詣深厚。以下透過幾個簡單的實例,讓讀者更熟悉關孝和的方法,也指出這個方法也有無能為力的時候。

    例1:解 $$\left\{ \begin{array}{l} {(x – 1)^2} + {(y – 1)^2} = 1\\ {(x – 2)^2} + {(y – 2)^2} = 5\\ {(x – 3)^2} + {(y – 3)^2} = 13 \end{array} \right.$$。

    【關孝和的方法】:

    方程組可整理成 $$\left\{ \begin{array}{l} ({y^2} – 2y + 1) – 2x + {x^2} = 0\\ ({y^2} – 4y + 3) – 4x + {x^2} = 0\\ ({y^2} – 6y + 5) – 6x + {x^2} = 0 \end{array} \right.$$,

    利用係數所成行列式 $$\left| {\begin{array}{*{20}{c}} {{y^2} – 2y + 1}&{ – 2}&1\\ {{y^2} – 4y + 3}&{ – 4}&1\\ {{y^2} – 6y + 5}&{ – 6}&1 \end{array}} \right| = 0$$,

    但左式展開後各項均消去,得到 $$0=0$$ 的恆等式,而非 $$y$$ 的方程式,因此無從求 $$y$$ 之值。 Continue reading →

  • 和算中的行列式(2):關孝和的《解伏題之法》(上)(Determinants in Wasan (2): Seki Takakazu’s Kai Fukudai no Ho (Methods of Solving Secret Questions), Part 1) 2014/08/10

    和算中的行列式(2):關孝和的《解伏題之法》(上)
    (Determinants in Wasan (2): Seki Takakazu’s Kai Fukudai no Ho (Methods of Solving Secret Questions), Part 1)
    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林倉億老師

    連結:和算中的行列式(1):創立者關孝和

    關孝和《解伏題之法》(1683年)的主要內容是解多元高次方程組。他提出了六個步驟:真虛、兩式、定乘、換式、生剋、寄消。其中的第五個步驟「生剋」,就相當於今日將行列式展開的過程,其「生」(以紅色表示)、「剋」(以黑色表示)就是在決定展開後每一項的正、負號。以今日的術語來說,關孝和在書中提出相當於將二至五階行列式展開的方法,並寫下二至四階的行列式展開式。

    以二階行列式為例,關孝和呈現的方式如下表一,

    然後說乙丙相乘是「生」,丁甲相乘是「剋」,

    用今日符號表示的話,就是 54862_eq1

    關孝和還用下圖一來表示這規則。

    54862_p1

    Continue re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