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 【2016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特別報導】發現自噬作用機制 2016/10/22

    發現自噬作用機制
    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 范姜文榮編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 李冠群教授責任編輯

    2016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桂冠,頒給發現自噬作用機制的日本細胞生物學家大隅良典教授。巨自噬作用 (Macroautophagy) 後來稱作自噬作用 (autophagy),是演化保留下來的作用之一,因此真核生物能透過雙層膜的囊泡 (vesicle),將所隔離的部分細胞質成分,運送至溶體 (lysosome) 進行消化,以便再利用。 Continue reading →

  • 海上漏油事件的處理 2016/10/07

    海上漏油事件的處理 (Ocean Oil Spills Clean-up)
    國立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碩士 郭毓璞

    電影《怒火地平線》改編自 2010 年墨西哥灣的鑽油平台「深水地平線」(Deepwater Horizon) 的海上公安意外,電影詳實的描述了所屬的英國石油公司以及鑽油平台管理者之間的矛盾以及誤判形勢導致平台爆炸的關鍵決策,事發後即時的救災應變雖然拯救了九成的人命,但隨著鑽油平台事故最後階段的切管封井失敗,也造成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海上漏油污染事件,據估計 2010 的 4 月到 7 月之間,總共洩漏了 320 萬桶石油,相當於目前全伊朗的單日產量。

    雖然台灣附近的外海並沒有鑽油平台,但對於海上漏油事件也並不陌生,除了 2001 年知名的阿瑪斯號貨輪油污事件以外,近年也有過多次砂石船以及貨輪的擱淺漏油事件,2016 年三月的德翔貨輪擱淺於石門外海,九月更因莫蘭蒂颱風的影響,導致中國籍輪船於金門擱淺漏油,都引起許多民眾和環保人士關注。 Continue reading →

  • 光刺激誘導神經纖維走向 2016/09/14

    光刺激誘導神經纖維走向(Light stimulus helps direct neuron growth)
    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范姜文榮編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李冠群教授責任編輯

    編譯來源:神経突起を光で誘導

    細胞質內鈣離子濃度平常雖維持低濃度,但若對細胞予以刺激,則鈣離子自細胞外流入,或細胞中內質網(endoplasmic reticulum)釋放鈣離子,導致細胞質鈣離子濃度短暫上升。這些鈣離子訊息控制各種細胞機能,不同來源的鈣離子訊息,會引發不同的細胞反應。  Continue reading →

  • [講座] [探索基礎科學系列講座16]命孕交響曲的四大樂章 2016/09/13

    2016探索基礎科學系列講座第16期-「命孕交響曲的四大樂章─發生、錯生、重生及再生」
    The Mystery of Development

    胚胎為何能夠求同存異,生出個個不同但又不會生成「異種」的後代?是什麼決定「眼高於頂」、「三頭六臂」這些事情,永遠不會真正發生?為何我們身體有些部位可以再生,有些卻甚至連移植都很困難?「生命」是宇宙間渾然天成的極致,然而許多我們習以為常,視之為理所當然的現象,其背後的原理複雜奧妙,有時甚至神祕難解。

    探索16 以「發生、錯生、重生與再生」四大主軸,帶您一覽生命領域中,令人驚奇的種種層面。首先我們從精卵結合的「發生」開始,探討胚胎的發育過程,說明現代生物學對此有何見解;緊接著順勢討論「錯生」,也就是自古以來人類始終很在意的先天性缺損現象,檢視其現今概況與發展。 Continue reading →

  • 光刺激找回失去的記憶 2016/09/13

    光刺激找回失去的記憶(Light stimulation can recover memory loss)
    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范姜文榮編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李冠群教授責任編輯

    編譯來源:アルツハイマー病で記憶は失われていない可能性

    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為初期出現遺忘東西之記憶障礙、漸漸發展成整體認知機能低下的一種疾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估計目前世界4750萬認知機能患者中,約7成罹患阿茲海默症,隨著人口高齡化,造成相當大的問題。阿茲海默症是由海馬迴(hippocampus)及週邊神經細胞的變性所導致,兩者在記憶的生成、保存、及想起,扮演重要角色。過去研究指出海馬迴異常,可能引起阿茲海默症初期的記憶障礙,但究竟是因無法形成新記憶,還是因無法想起已形成之舊有記憶,仍然不明。 Continue reading →

  • 發現自閉症基因 2016/09/11

    發現自閉症基因(An autism gene identified)
    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范姜文榮編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李冠群教授責任編輯

    編譯來源:自閉症の原因となる遺伝子を特定

    http://www.iam.u-tokyo.ac.jp/pressrelease160316.html

    自閉症有人際關係及溝通障礙、反覆、刻板的言語或行動、局限的興趣或執著等主要症狀,是大腦發展障礙之一。且常有運動協調障礙或癲癇發作等併發症。罹患率約1%,且患者不斷增加。病因雖被認為是大腦先天性障礙,尤其在社會認知機能如理解他人想法或與共同感受等大腦機能,但詳細致病機制仍不明。 Continue reading →

  • 胰臟內分泌及外分泌組織共存的重要性 2016/09/02

    胰臟內分泌及外分泌組織共存的重要性(The essential coexistence between endocrine and exocrine tissue in pancreas)
    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范姜文榮編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李冠群教授責任編輯

    編譯來源:発生段階で膵臓の外分泌組織を欠くマウスは、糖尿病になる
    ~機能的膵島作製における外分泌組織との共存の重要性~

    胰臟為一內分泌及外分泌組織共存器官,內分泌組織釋放糖類代謝調節激素-胰島素(insulin)和升糖素(glucagon)至血液,外分泌組織釋放含有多種消化酵素的胰液至腸道。過去發生學研究,雖瞭解胰臟在發育時期,會形成如樹枝狀分叉的胰管(pancreatic duct),其尖端部分形成外分泌組織時,枝幹部分幾乎同時形成內分泌組織(圖1),但兩者交互關係不甚瞭解。 Continue reading →

  • 生物駭客 2016(五):結語 2016/08/31

    生物駭客 2016(五):結語 (BioHackers 2016 (V) : Conclusion)
    澳洲昆士蘭理工大學熱帶作物研究中心博士 曹存慧/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上海視覺藝術學院講師 張顥馨

    連結:生物駭客 2016(四):運作與經營之道

    • 結語

    在設備精良的實驗室,全職的科技與科學的研發團隊兢兢業業忙碌數年,研發項目也不見得總有具體的進展。生物駭客們又能做到些什麼呢?的確,單以科學或科技的知識產能來看,在生物駭客空間內進行科學或科技的研發,或許並不是一個有效率的策略。生物駭客空間的資源往往非常匱乏。受制於科學研究的相關管理法規,以及有限的設備、人力、經費,生物駭客空間有許多實驗的項目都不可進行。另外,即便有經費能夠添購設備,生物駭客跟科技創客一樣,總希望盡量不要購買現成的器材或儀器,而期盼一切都盡量自己動手製作,這也是所謂「駭客/創客精神」的重要指標之一;但製作這些工具也需要時間和精力,自製工具的功能也往往不如大公司的同類商品。生物駭客們來自於各種不同的專業背景,通常對研發主題沒有長期且深入的浸淫,不清楚某技術的極限,也不熟悉過往已發表的相關研究成果,因此生物駭客們天馬行空的點子也常常實用價值不高、發展有限,或缺乏原創性。而在研發細節的設計和實驗的執行上,生物駭客們也常常因為不夠精熟所需的技術與知識,而表現得不夠周全和缺乏效率。 Continue re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