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 肥胖加速免疫細胞老化 2017/03/30

    肥胖加速免疫細胞老化 (Obesity accelerates lymphatic cells senescence)
    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范姜文榮編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李冠群教授責任編輯

    編譯來源:食べ過ぎが見た目だけでなく内臓の老化を加速させるメカニズムをマウスにおいて解明

    運動不足、攝食過量會促使腹腔內臟周圍脂肪堆積,導致「內臟脂肪肥胖」。「內臟脂肪肥胖」不僅外表老化如腹部凸起,也可能加速引起糖尿病、脂質異常、高血壓、心肌梗塞、腦中風和心臟衰竭等,導致死亡風險提高,平均壽命變短。 Continue reading →

  • 潛水反射 2016/12/13

    潛水反射 (Diving reflex)
    國立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碩士 陳雪溱

    潛水反射出現於所有目前已測試過的海洋與陸生脊椎動物,也包含人類。目的為在潛水的過程中降低四肢肌肉與腹部器官的氧氣消耗,將氧氣保留給大腦、心臟與肺,延緩可能的大腦損傷直至呼吸恢復。潛水反射在需要長時間憋氣以進行捕食或活動的海洋哺乳動物身上尤其明顯,例如海豚、鯨魚與海豹等。 Continue reading →

  • 調控細胞內鈣離子恆定新發現 2016/12/10

    調控細胞內鈣離子恆定新發現(New breakthrough to regulate calcium homeostasis of the cell)
    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范姜文榮編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李冠群教授責任編輯

    編譯來源:細胞内のカルシウム濃度を一定に保つメカニズムを解明

    細胞內鈣離子濃度,受細胞外刺激變動,對細胞增殖、細胞死亡、肌肉收縮、免疫反應等各種生命現象,扮演重要角色。細胞內小胞器-內質網(endoplasmic reticulum),作為鈣離子儲存庫,相較於「細胞質液(cytosol)」,約有一萬倍的鈣離子濃度。另外內質網存在許多酵素或分子伴護蛋白(molecular chaperones),能與鈣離子結合,當內質網無法維持鈣離子濃度,則機能顯著下降,最終可能造成細胞死亡。 Continue reading →

  • 抑制腸癌幹細胞新分子 2016/12/06

    抑制腸癌幹細胞新分子(The new molecules in inhibition of intestinal cancer stem cells)
    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范姜文榮編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李冠群教授責任編輯

    編譯來源:大腸がん幹細胞を抑制する新規化合物を創出

    依據國民健康署105年公布的統計資料顯示,102年及101年國人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是大腸癌,死亡人數已上升至約6千人;日本每年約五萬人死於大腸癌,因此如何有效治療成為重要問題。癌症無移轉的大腸癌組織大多只能藉外科切除治癒,但對癌組織移轉至其他部位或術後再發患者的治療仍很困難。近年雖有藉由多種藥劑併用的化學療法或分子標的治療案例,但存活超過2年的患者,若再繼續化學治療則易出現抗藥性,腫瘤轉移(metastasis)大腸癌患者的5年存活率僅15%。 Continue reading →

  • 骨髓內骨母細胞減少導致免疫力下降 2016/12/03

    骨髓內骨母細胞減少導致免疫力下降(Osteoblast ablation in bone marrow causes Immunodeficiency)
    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范姜文榮編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李冠群教授責任編輯

    編譯來源:骨が免疫力を高める~感染から体を守るためには骨を作る細胞が重要~

    敗血症由細菌感染誘發,因病原體入侵至血液中,造成全身急性發炎反應,出現臟器機能不全、血壓下降、體溫降低等嚴重病癥。估計全世界每年約2700萬人出現敗血症,其中以開發中國家的嬰幼兒占多數。雖敗血症發病初期能藉由抗菌藥治療,但即使先進國家,高齡者也有許多案例在發病後數個月內,因罹患新感染而死亡。敗血症發病初期,因全身廣受感染,導致過剩發炎反應,但發炎剛痊癒,卻出現免疫力下降。一般認為,可能是T細胞或B細胞等淋巴球之免疫細胞數量減少所導致。  Continue reading →

  • 巨核細胞如何形成血小板 2016/12/01

    巨核細胞如何形成血小板(How to produce platelet in megakaryocytes)
    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范姜文榮編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李冠群教授責任編輯

    編譯來源:止血役にはストレスが必要-巨核球細胞での小胞体ストレスが血小板を生む-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的研究團隊,發現欲形成血小板,巨核細胞(megakaryocyte)的內質網(endoplasmic reticulum;ER)需要出現內質網壓力(ER stress)。所謂內質網壓力,係指無法精確形成蛋白質立體構造的損壞蛋白質蓄積於內質網內。 Continue reading →

  • 測量生理時鐘蛋白質規律變動新技術 2016/11/30

    測量生理時鐘蛋白質規律變動新技術(New strategy to detect rhythmic variation of circadian clock proteins)
    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范姜文榮編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李冠群教授責任編輯

    編譯來源:新規タンパク質定量法「MS-QBiC」による体内時刻の測定

    正確測量細胞內酵素等蛋白質的量,是顯示細胞處於何種狀態、或推測負責何種機能的重要線索。細胞內有數千至數萬種蛋白質共存,想分析的蛋白質卻常極微量,因此很難予以正確定量。為解決這個問題,近年利用質譜分析(mass spectrometry)發展定量蛋白質體學(quantification proteomics)技術,以高感度測量細胞內微量蛋白質。 Continue reading →

  • 更精確預測流感病毒抗原變異新技術 2016/11/08

    更精確預測流感病毒抗原變異新技術(New strategy could predict more precise the antigenic evolution of seasonal influenza viruses)
    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范姜文榮編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李冠群教授責任編輯

    編譯來源:季節性インフルエンザウイルスの抗原変異を予測する新規技術を開発

    若在皮下組織或肌肉注射季節性流感疫苗(seasonal influenza vaccine),血液會對病毒抗原HA (haemagglutinin;血球凝集素)產生中和抗體,阻止病毒對細胞的感染,以防止流行性感冒的發病或重症化。但製造疫苗的病毒(疫苗病毒株)與實際流行的病毒間,當病毒表面HA的抗原性質不一致,疫苗預防效果就會減弱。因季節性流感病毒抗原變異頻繁,故有必要每年重新評估疫苗病毒株。 Continue re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