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 淺談蛋白質體學 (Proteomics) -下 2010/10/14

    淺談蛋白質體學 (Proteomics) -下
    高雄市立瑞祥高級中學生物科李逸萱老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李冠群助理教授責任編輯

    MALDI-質譜儀利用胜肽樣品與有機小分子相混合,以大約為 337 nm 的雷射波產生帶單一電荷離子,使質譜結果易判讀。LC-ESI-質譜儀則以液態狀態送入質譜儀中,可結合高壓液相層析儀(HPLC) 除去雜質,增加胜肽的辨識率,以毛細管電泳(CE)技術將胜肽片段混合液進行分離。此外生物研究上利用串連質譜儀(tandem mass spectrometer)來定序胜肽,酵素水解的片段,通常會切在特定胺基酸附近,以減少結果的誤判,胜肽的N端碎片離子系列(B ions)和C端碎片離子系列(Y ions)再進行第二次質譜儀測定質荷比,對比蛋白質資料庫的已知序列,鑑定此胜肽的胺基酸序列,也為解讀未知蛋白質開了另扇窗口。 Continue reading →

  • 淺談蛋白質體學 (Proteomics) -上 2010/10/14

    淺談蛋白質體學 (Proteomics) -上
    高雄市立瑞祥高級中學生物科李逸萱老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李冠群助理教授責任編輯

    人體中,基因約有30,000到40,000個左右,當DNA經過轉錄之後,剪裁及轉譯後不同的修飾,使體內能產生數十萬種以上不同種類的蛋白質,體內的蛋白質體與基因體兩者表現量不一定相同,細胞的功能決定並非僅決定於mRNA的表現,大部分決定在蛋白質表現及轉譯後的修飾(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例如: 醣質化及磷酸化,分析正常與罹患疾病的細胞表現蛋白質之質與量變化差異,衍生出蛋白質表現分析的研究主軸。 Continue reading →

  • 肺癌(Lung cancer)-下 2010/10/14

    肺癌(Lung cancer)-下
    臺北市立華江高級中學生物科黃湘茹老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李冠群助理教授責任編輯

    非小細胞肺癌又可分為三種亞型(sub-type):鱗狀細胞肺癌(squamous cell lung carcinoma)、肺腺癌(adenocarcinoma)、大細胞肺癌(large cell lung carcinoma)。

        鱗狀細胞肺癌佔總體肺癌的30%,是過去最常見的肺癌類型。其多起自於靠近中央氣管的病變,但因腫瘤的中央常出現空洞與細胞壞死(necrosis)的特徵,因此高度分化的鱗狀細胞肺癌的生長速度相較於其他類型的肺癌是比較慢的。而肺腺癌大約佔了非小細胞類癌中的40%左右,是近年台灣地區案例逐漸增加的肺癌類型,大多起自於肺周邊的部位。 Continue reading →

  • 肺癌(Lung cancer)-上 2010/10/14

    肺癌(Lung cancer)-上
    臺北市立華江高級中學生物科黃湘茹老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李冠群助理教授責任編輯

    肺癌已經是國人因惡性腫瘤死亡的最主要類型。肺癌最常見的症狀有呼吸急促、咳嗽(含咳血)、體重減輕等。大部分的肺癌患者都是長時間的吸煙者,但也有約15%非吸煙性的患者可能是因為遺傳因素、空氣污染、石棉、或是環境中的二手煙所造成。另外也有研究發現氡氣(radon gas)也可能是造成肺癌的因素之一。 Continue reading →

  • 前列腺素 (Prostaglandin) 2010/09/29

    前列腺素 (Prostaglandin)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林欣慧碩士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葉名倉教授責任編輯

    前列腺素(簡稱 PG)最早是由前列腺分泌物所分離出來的,含有五元脂肪環,並接上兩條側鍊及官能基,其中官能機包括有羧酸基、羥基、酮類及碳-碳雙鍵。1964 年由艾里亞斯.詹姆斯.科里 (Elias James Corey) 的研究團隊用全合成法製備前列腺素成功,這是此類藥物研究的重大突破。

    1934 年瑞典名藥理學家 Von Euler 發現在男人前列腺及精囊 (seminal vescle) 含有一種油脂性的物質,該物質具有降血壓及促使平滑肌收縮的作用,因此他將此物質命名為前列腺素 (prostaglandins),現在已證實此系列的前列腺素分布全身各器官;在腦、神經組織、心臟、肺、腎、胃、腸、子宮、腎上腺及脂肪組織內均有,其中以羊水及精液中含量最高 (100 μg / ml)。因此這種激素在體內的功能遠比其他激素廣泛,可謂與身體健康及疾病狀況息息相關。

    前列腺素可以表現出很多種不同的生理以及病理活性。舉例來說,前列腺素可引起的發炎、發燒、疼痛等反應;但前列腺素引起的不適可以被阿司匹林 (aspirin) 和依普洛芬 (ibuprofen) 的藥物所抑制而達到消除疼痛的效果。

    而前列腺素有很多種不同的結構和作用,不同的結構則根據分子中五元脂肪環上取代基主要是羥基和氫的不同將 PG 分為 A、B、C、D、E、F 等類型,分別用 PGA、PGB、PGC、PGD、PGE、PGF 等表示。現在臨床上研究最多的是下列四種:即 PGE1、PGE2、PGF2及PGA1。

    常見的前列腺素功能介紹:
    PGE2 和 PGD2 可以在哺乳動物的腦中發現,主要在視葉前的地方,這裡是腦部掌管睡眠的區域;經過動物及人類試驗後,已經知道的是 PGD2 促進睡眠而 PGE2 則與清醒有關。 Continue reading →

  • 屬於每個生命的本質在哪裡?談物種的「生態棲位」(Ecological Niche)-下 2010/09/23

    屬於每個生命的本質在哪裡?談物種的「生態棲位」(Ecological Niche)-下
    台北市天主教聖心女子高級中學生物科許家榕老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張永達副教授責任編輯

    而相同物種也可能佔據不同的生態棲位,且可能因此發生適應性演化。(例如:加拉帕戈群島(Galapagos Islands)的達爾文雀發生了適應輻射演化)。

    此外,一旦某生態棲位空出來了(例如災難或地理隔離使生物滅絕),其他生物可以去填補該生態棲位,也可能因此發生演化、出現新種。另外,人為引入外來種,很有可能使外來種佔領、入侵本土物種的生態棲位,常導致外來種或入侵種的生物污染,威脅本土物種。

    「生態棲位」也能描述一個個體或族群對「資源和競爭者的分佈」做出什麼樣的反應,並且如何改變資源和競爭者的分佈。例如:當資源充足而且掠食者、寄生蟲和病原體的數量稀少時,族群增長。因此也限制了其他利用相同資源的生物進入,改變了掠食者的食物來源和其他獵物的被捕食機會。 Continue reading →

  • 屬於每個生命的本質在哪裡?談物種的「生態棲位」(Ecological Niche)-上 2010/09/23

    屬於每個生命的本質在哪裡?談物種的「生態棲位」(Ecological Niche)-上
    台北市天主教聖心女子高級中學生物科許家榕老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張永達副教授責任編輯

    生態棲位(ecological niche)又稱小生境、生態區位、生態龕位、生態地位。此一名詞乃源於1 9 1 7 年J .Grinnel首創,凡生物在其所屬之生態系中各項因素所佔的地位,即以生態棲位稱之。每一種生物,都有其最適合生存、發展的整體環境,泛指:棲息地,食物來源,活動空間,成長繁殖方式,覓食地點、食物種類、營養階層、每日或季節性的生物節律…。「Niche」來自法文,意思即「Nest」(巢)。

    直到1927年,英國生態學家C. S. Elton第一次定義了生態棲位的概念「當提及到”獾”,必須明確的想到他在群集中所處的位置,就像是提到了”牧師”,會想到他會在何時何地說些什麼」。簡單定義:生態棲位是在描述一個生物體是如何使自己在某處活命。

    動物學家G. E. Hutchinson(1957)想知道「為什麼在任何一個棲息地裡頭有這麼多不同類型的生物」而使此一單字更加普及。

    Hutchinson也稱生態棲位為”hypervolume”(超體積),意思為「多維的空間資源」包括:光線、營養、空間結構。此外,「生態棲位」不僅指生物居住的棲地,更包括了該生物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W. B. Saunders(1959)曾比喻「假設『棲地』是某個生物的住址,那麼『生態棲位』就是他的職業。」 Continue reading →

  • 生物間的交互作用(Interaction) 2010/09/23

    生物間的交互作用(Interaction)
    臺北市仁愛國民中學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黃郁芸老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張永達副教授責任編輯

    假若某一生物族群存活於地球上,不受另一種生物族群存在的影響,這種情形稱為『無關共生』 (neutralism)。但對多數生物而言,常會與其他生物發生互動。生物個體間會彼此影響,此關係則稱為生物間的交互作用(Interaction)。可分為『種內交互作用』 (intraspecific interaction)、『種間交互作用』 (interspecific interaction)。

    種內交互作用
    同族群中的個體彼此間具有互動關係,例如:種內競爭(intraspecific competition)。

    種間交互作用
    種間交互作用可依影響性質分為種間互助性的交互關係,如:共生、原始共棲等;以及種間對抗性的相互關係,例如:掠食、競爭、寄生、抗生等。種間的交互作用,絕非偶然相遇或臨時湊合,而是生物長期演化的結果。因此在時間及空間上,具有可重複出現的現象。

    不同族群間彼此影響的關係;其中最為常見的四種交互作用為:『食性關係』、『競爭關係』、『共生關係』、『寄生關係』。
    Continue re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