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 禽流感 2015/08/05

    禽流感 (Avian influenza)
    國立臺灣大學獸醫所公共衛生組碩士生 吳睿穎

    一般的流感病毒 (influenza virus) 都屬於正黏液病毒科 (Orthomyxoviridae),而該病毒總共可以分為三型:A、B 和 C。其中 B 和 C 型只會感染人類,而 A 型則廣泛分布在人跟各種動物之間。 Continue reading →

  • 人類微生物組計畫 2015/07/31

    人類微生物組計畫 (Human Microbiome Project)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 劉依萍

    在人類基因組計畫 (Human Genome Project) 完成後,科學家驚訝的發現,具有複雜思考的人類基因數量,與果蠅相仿,僅有兩萬多,竟遠不如初始估計的十萬,這個數量似乎無法完美詮釋人體千奇百「病」的現象。於是,與我們一同生活,而細胞數量遠超逾人體十倍以上的龐大微生物,如何影響人體健康等疑問,成為科學家探討的議題。2012年,由美國國衛院 (NIH) 資助1.15億美元,完成了為期五年 (2008~2012) 的「人類微生物組計畫」(Human Microbiome Project)第一階段研究。 Continue reading →

  • 菜籽類固醇 ─ 植物如何以不動應萬動? 2015/07/30

    菜籽類固醇 (Brassinosteroid) ─ 植物如何以不動應萬動?
    國立臺灣大學植物病理與微生物學研究所碩士 黃俊慈

    在充滿變數的自然環境中,植物究竟是如何以不「動」應萬「動」的呢?以生長與防禦的轉換為例,這兩項活動都需要耗費極大能量,植物是如何抉擇自己應當要努力生長,抑或應該武裝自己以避免病原菌入侵呢? Continue reading →

  • 生態平衡 2015/07/29

    生態平衡 (Ecological Equilibium)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碩士生 莊仁奕

    生態平衡 (ecological equilibium) 指的是生態系統中,透過能量的流動、物種內與族群間的互動,達到環境與生物因子的動態平衡狀態,此狀態具有自我調節的能力,改變了平衡關係會調整為新的狀態,也會隨著時間而有不同階段的生態平衡,藉由調查食物網關係、初級生產、環境因子等可以了解此生態系的平衡狀態。 Continue reading →

  • 營養層階 2015/07/28

    營養層階 (Trophic Cascade)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碩士 陶韻婷

    以往在學習生態相關概念時,多以生態金字塔 (ecological pyramid, trophic pyramid) 的方式,呈現由下往上 (bottom-up) 的觀點,如圖一,吸收太陽能量或其他能量的自營生物在底端,由生產者一路向上方的消費者傳遞能量。然而從20世紀到21世紀初,科學家不斷觀察到,生態系統中失去高級消費者或掠食者時失去平衡的現象,由上而下 (top-down) 的觀點逐漸被重視 Continue reading →

  • [影音] CASE電影講座:侏羅紀世界─你真的要恐龍復活嗎? 2015/07/20

    [影音] CASE電影講座:侏羅紀世界─你真的要恐龍復活嗎?

    ◕ 時間:104年6月27日(六)19:00-21:00

    ◕ 地點:國立臺灣大學 思亮館國際會議廳

    ◕ 講者:陳俊宏 (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如果真的能親眼看到活的恐龍,就算是擠破頭,恐怕也值得!然而,不要說飼養復活的遠古動物,光是在動物園飼養像貓熊一樣稀有的動物,就需要有很多種因素的配合,除了有足夠且適當的空間及均衡的食物外,還要它們健健康康不生病,這牽涉多少知識與技術?真實動物都不見得好養?那遠古動物所需的空間及食物呢?養都不容易了,還要教育(馴養)?

    再者,人類科技大幅改善人類生活,但也引發出新的問題。近年來,藉由生物技術操控生物基因,讓某些生物的演化大幅跳躍,是福?是禍? Continue reading →

  • 近視可能與基因有關 2015/07/15

    近視可能與基因有關(Myopia may be associated with genes)
    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范姜文榮編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李冠群副教授責任編輯

    編譯來源:近視(近眼)の発症に関わる遺伝子変異を発見

    亞洲人的近視比率高,日本約有1/3~1/2人口比率罹患近視(myopia),在臺灣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的流行病學統計顯示, 18歲的高三生有高達約85%患有近視,超過600度的高度近視也有約17%。近視症狀較嚴重的高度近視(high myopia),常是造成失明原因之一,但現今仍無法預防失明,造成相當嚴重的健康問題。目前為了預防孩童近視惡化,雖於近視初期,嘗試藉由點眼藥水、佩戴一般或隱形眼鏡等方法,但效果有限,仍無有效的治療方法。

    高度近視會增加罹患眼睛相關併發症的風險,因此近視被視為世界上許多地區主要公共健康議題之一。在亞洲或高加索的族群,高度近視及相關的視覺併發症出現不斷增加的趨勢,尤其在都市化地區特別明顯。因而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定近視為視覺障礙的主因之一。 Continue reading →

  • 不同功能的淋巴球 2015/07/07

    不同功能的淋巴球(Different functions of lymphoid cells)
    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范姜文榮編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李冠群副教授責任編輯

    編譯來源:自然リンパ球の新しい発生メカニズム

    免疫系統可分成先天免疫(natural immunity)及後天免疫(acquired immunity)兩大類。先天免疫是樹狀細胞(dendritic cell)或巨噬細胞(macrophage)等先天免疫細胞,防禦入侵抗原的非專一性免疫反應;相對地,後天免疫則是T淋巴球、B淋巴球等後天免疫細胞,辨識抗原的專一性免疫反應。先天性淋巴球(innate lymphoid cell;簡稱ILC)是2010年被發現的新型淋巴球,具有T淋巴球或B淋巴球等後天免疫細胞不同的特性。先天性淋巴球未具抗原辨識受體(receptor),但能產生干擾素(interferon)或白細胞介素(interleukins)等各種細胞介素(cytokine)。

    先天性淋巴球,依所分泌細胞介素種類,可分為三大類:類別1(ILC1)產生干擾素、類別2(ILC2)產生細胞介素IL-5或IL-13、類別3(ILC3) 產生細胞介素IL-17或IL-22。目前認為在腸道的黏膜固有層(Lamina propria mucosa)具有豐富的先天免淋巴球ILC3,能誘導上皮組織分泌抗菌肽(peptide),對腸內細菌與腸道免疫的平衡,扮演重要的角色;與局部性迴腸炎-克羅恩氏病(Crohn’s disease)之腸道慢性發炎病患也有關聯。 Continue reading →